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刺法灸法学 第一章ppt课件

刺法灸法学 第一章ppt课件

[目的] ➢ 掌握刺灸的量学要素、刺灸宜忌
➢ 熟悉刺法、灸法的概念
➢ 了解刺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第一节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一、刺灸学的定义
刺灸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针法、灸法、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刺灸学:研究刺法、灸法等的理论及其临床使用方法的学科
❖穴 法:即腧穴的部位、性质、取定和配 伍方法,为针灸处方的第一要素。
❖刺灸法:即针灸技术的实施和治疗方法选 择的组合,为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针法的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
(一)针具的研制与改进 1.砭石的应用
砭石是最早的针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说文解字》:“砭,以石治病也。”
刺体 表皮部,或刺络放血等,以激发经络之气,调整
阴阳, 从而使机体恢复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
法。 灸法:是采用艾绒等各种施灸材料以烧灼、熏熨体表的
2、刺法与灸法关系:
❖相同点:两者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都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 上施术,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且常配合应用,相互补充。
《难经 · 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 针者信其右。”
对营卫补泻、提插补泻、子母补泻等方 法的应用,尤有重要阐述。
2.针刺手法在金元明时期的昌盛发展
(1) 窦汉卿《针经指南》
提倡寒热补泻和手指补泻、十四字手法等。 “动、 退、 搓、 进、 盘、 摇、 弹、
捻、 循、 扪、 摄、 按、 爪、 切”
(2)泉心石《金针赋》(徐凤《针灸大全》)
对十四字手法加以总结继承,提出了一整 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倡导以下方法:
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 阳中隐阴 阴中隐阳 子午捣臼 龙虎交战 进气法 留气法 抽添法
飞经走气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其后,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载的 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发挥撰成。
(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 的基础
古称得气或气至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 的主治功用
如: 神阙穴、足三里、秩边、天枢
泻申脉、补照海治疗失眠, 补申脉、泻照海治疗嗜睡
(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 主要内容
是在辨证施治指导下的最佳腧穴组合和针灸施 术的具体方案。
首先提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针刺治疗原 则
《灵枢 ·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灵枢 · 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还提出针刺补泻要领
《灵枢 · 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 《灵枢 · 经脉》:“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为针刺技术制定了思想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2)《难经》针法
对针刺操作,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 针。
2. 九针的创制
九针是指九种不同形状 和用途的金属针具, 包括:鑱针、圆针、鍉针、
锋针、铍针、圆利针、 毫针、长针、大针。
《灵枢 · 九针十二原》
“九针之名,各有不同: 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 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 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 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
的 主体内容
❖ 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刺法与灸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 刺灸方法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故如何
正确并熟练地掌握刺灸方法就成为学习好针灸的关 键,
(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气 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神灸经论》:“灸法要在明症审 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
(二)针灸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1)《内经》针法 (《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
《灵枢 · 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输刺 远道刺 经刺 络刺 分刺 大写刺 毛刺 巨刺 焠
刺 《灵枢 · 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偶刺 报刺 恢刺 齐刺 扬刺 直针刺 输刺 短刺 浮刺 阴刺 傍针刺 赞刺 《灵枢 · 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半刺 豹文刺 关刺 合谷刺 输刺
(3)杨继州《针灸大成》
采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手法的精华,提出“刺 有大小”,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下针十 二法”和“下手八法”。 (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
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中气法 (即纳气法)、苍龙摆尾(青龙摆尾)、赤凤摇头(白虎摇头)、 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
艾条灸(悬起灸、实
温针灸 温灸器灸
2、非艾灸法
是以艾绒以外的灸材进行施灸的方法。
非艾灸法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
(三)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人体某些特定部位 浅刺或沿皮刺
(四)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是采用电、光、声、磁、热和药
物刺激腧穴以防治疾病的针灸技术。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 与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一道,共同组成针灸学科
❖不同点:两者施治的材料不一,施术的方法各异,各有特 点,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因此《灵枢·官能》篇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二)灸法技术
是采用艾绒和非艾灸材以烧灼、熏熨 腧穴和病变部位的技术方法。
1、艾灸法:以艾绒为灸材施灸的方法。
接灸)
按灸) 艾灸法
艾炷灸(直接灸、间
二、刺灸学的内容特点 (一)刺灸法的技能训练
刺灸法包括几十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刺激 强度、刺激部位的腧穴治疗技术。
每一种刺灸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步骤 和实施过程,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
需要认真学习和长期训练,逐步熟练掌握, 灵活应用。
(二)刺灸法的临床治疗内容
1、基本内容:
刺法:又称针法,而刺法的意义较广,是指采用不同针具 或非针具,人体不同的手法,刺入肌腠之间,或叩
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
九针的创制与使用,大约开始于青铜器 时代,最早记载于《内经》,直至公元1315 年在《济生拔粹》中始见图形。1968年在河 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葬于公元前113年)出 土了4根金针和5根残损银针,经考证认定是 九针中一部分实物。
九针的创制为刺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