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年小升初政策收紧跨区流动变难2012年05月15日作者:张灵谢瑶张晓鸽来源:京华时报本报漫画谢瑶日前,备受关注的《2012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正式发布。
作为每年小升初政策的指向标,今年的政策较往年并无太多变化,但加强了对入学工作的规范化督查。
同时,对于跨区和跨片流动提出了严格的限制。
随着政策收紧,家长们的反应不一。
□政策变化区县建跨片审核机制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明确要求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禁超10%。
上个月,教育部等部门再次出台文件,要求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学区内学生的比例不得低于当年招生人数的90%。
在今年的北京市小升初政策中,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建立控制跨片流动审核制度,制定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并向社会公示。
新调整的行政区,入学政策要统一颁布,并逐步调整到位。
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被纠正,情节严重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会受到严肃处理。
严查“捐资助学款”教育部今年出台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坚决禁止要求家长到学校或到学校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目的择校费行为。
市教委表示,今年将重点检查公办学校通过考试、培训班等形式选拔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公办学校举办校中校,以及区县教委建立和落实控制跨片流动审核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各校要落实公示制度。
公示内容包括:经区县政府批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和招生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当年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性质、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招生计划及接收学生的结果等。
□关键问题解答跨区条件各区不一针对市教委提出的严控跨区流动的要求,今年各区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操作标准,尽管都采取了以户口本和住房二选一的审核前提,但具体政策略有不同。
比如今年回海淀上学,学生及父母全家人的户口均须在海淀。
如果是集体户口还需提供海淀区的住房证明或出示学生本人户口簿、父母一方的海淀区房屋产权证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
若住房在海淀,则需学生本人北京市户口本、父母一方的海淀区房屋产权证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
回东城上学的学生,需满足户口或家庭住址在东城,两项条件满足其一。
在审核时须出示学生本人户口本或父母(监护人)实际居住地房契。
西城区要求,如学籍和户籍都不在西城区,但家庭实际居住地在西城区的本市六年级学生,如想回西城就读,必须有西城区的房屋产权证,持有人为该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同时,对于集体户口的政策是:历史上与西城辖区内学校有协议的集体户口学生可以办理跨区,其他非协议学生不接受跨区。
西城区今后也不会再增加“集体户口”协议用户。
记者从海淀、西城、东城等跨区热门区县了解到,随着今年执行了较为严苛的跨区审核标准后,各区接收跨区升学的人数呈现了减少的趋势。
同时,朝阳区作为往年跨区流动的生源大户,今年“流出”该区的学生人数减少。
据了解,朝阳区今年符合跨区政策的“小升初”学生有1000多人,但真正办理跨区手续的只有四分之一,比往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部分已决定“流出”的学生又返回朝阳咨询入学政策的现象。
“这与近年来朝阳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有关,特别是引进多所名校后,也留住了一些好生源。
”区教委有关人士说。
外地生借读需五证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
四类人按本市户口对待此外,四类人员入学按本市户口对待,包括:持有区县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等证明的适龄少年儿童按本市户口对待。
对持有烈士子女、台籍学生、华侨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全国劳动模范子女身份证明的学生,按相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九类入学方式本市初中入学仍坚持免试就近原则,在具体实施中,视各区县不同情况,主要采取九类入学方式,包括:电脑派位划片入学;推荐分配(俗称“推优”)入学;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入学;民办校入学;到寄宿校入学;共建生入学;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借读入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直升入学;残疾学生入学。
□各区政策亮点海淀:委托民办校接收派位生海淀区教委今年将采取多种办法,应对入学人数猛增的情况,确保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
今年海淀区部分公办的住宿学校已经减少招收外区学生比例,今后,也将逐渐减少对外区住宿生的招录。
此外,中关村外国语学校、清华育才实验学校、尚丽外国语学校和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等4所民办学校,今年由海淀区教委委托接收派位生。
西城:优秀生派位率提高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城区“小升初”招生政策变化微调。
首先,以个人名义的捐资助学一律取消,这是今年的硬性规定,西城区将坚决执行并进行查处。
其次,今年,该区“小升初”仍坚持“计算机派位”与多种招生方式相结合的入学方式。
预计今年该区“小升初”的推优比例仍保持在30%左右,但会适度扩大计算机派位比例,即扩大优秀生派位比例。
此前优秀生派位的录取率为70%左右,今年,这个比例有望提高到75%甚至80%。
东城:打破南北界限今年,东城区推优比例仍维持在20%,同时打破北片和南片的界限,学生可以在全区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考。
在片内免试就近入学阶段,东城也继续沿用去年的做法,即北片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南片采用对口接收方式。
石景山:推优比例提高今年石景山区小学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一两百名,加上优质学校收生容量提高,所以今年该区将把推优比例由去年的12%提高至16%。
今年石景山区首次在推优生和特长生招考上采用网络报名和录取的方式。
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开始,石景山区教委专门做了学生综合信息平台,给家长提供网址,家长登录网址后,索取报名号,填报信息,采取网上录取,网上查询的方式。
□家长个案学户分离家长犯难上周六,本市小升初文体特长生开始报名。
到了报名时,王女士才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困境。
原来,王女士的女儿户籍在丰台,学籍在东城,如今想跨区择校上海淀一所重点中学。
“按照往年的条件我们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今年海淀对于跨区入学限制更加严格,到了报名时才发现我们的手续不全。
”王女士谈起今年小升初的新政就十分沮丧。
王女士的女儿在东城一所重点中学,从小就学贝斯,文化课成绩也不错,完全达到了东城区的推优条件。
但是,由于王女士和爱人都在北四环附近工作,每天接送十分困难,所以考虑让女儿读海淀的中学。
“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占用海淀的教育资源,实在是接送太麻烦,才放弃了东城的推优,选择跨区择校。
每天东西两边跑,太浪费时间,让孩子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好。
”王女士坦言。
王女士称,之前女儿就一直跟着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学习乐器。
由于王女士家住在海淀区与丰台区的交界,所以老师一直以为其户籍就在海淀,并未特别提醒王女士为女儿办理跨区手续。
得知无法就读海淀的中学,王女士立即打电话给女儿的班主任,但被告知推优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跨区申请等手续办理也已经截止。
王女士说,自己身边的朋友,包括论坛里的朋友,都在给她出主意。
有人建议她让女儿重读六年级,但她认为耽误一年代价太大;也有人建议她去试试一些不要求学籍、户籍的城区或名校,但基本都已截止,“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小升初悬而未决,原本开朗的小姑娘现在也变得沉默寡言,王女士看着就心疼,电脑派位的不确定性也让王女士更加担忧。
“把学籍从东城转到海淀非常困难,不然只能回丰台读初中,但未来的高中又不太好,实在觉得对不住女儿。
”王女士为自己没有弄清政策深感自责。
本报记者张晓鸽□专家视点强化户籍限制有悖公平北京市小升初政策发布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针对今年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分析认为,北京市的政策总体温和,尽管对于公众反映比较集中的考试选拔、收取捐资助学款等违规行为提出了严厉禁止的规定,但缺少具体的督导方式和惩处办法的说明。
同时,今年的政策对非京籍儿童入学明确提出“五证”要求,即: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
仔细分析这五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要求有稳定、规范的住房;在京务工证明要求监护人有稳定的职业。
这对于那些有较高学历、较高经济收入、体面工作的城市新人来说是容易的,但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流动人口而言却十分困难。
这一政策明确向社会地位较低的农民工子女说“不”,有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追求。
□链接·他山之石今年以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赴江苏、山西等地调研,了解各省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破解择校热等问题上做出的有益尝试。
1.山西晋中:学校随机编班山西晋中市调整学校布局,推行千校达标工程。
从2008年起,在全市推行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制度,实现教师从优质学校向薄弱校流动,均衡校际间师资力量,缩小校际差距。
每年流动教师比例达到15%,交流时间一般为3年。
针对群众反映较集中的择校问题,实行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由县级教育部门根据“免试、就近、划片”的原则统一组织,区县对学校招生统一划片,并向社会公布划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录取后,以县或学校统一实行公开编班,现场用计算机随机排位编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抽签决定所教班级。
通过此举有效控制了择校热、班级容量,杜绝重点班和关系班。
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下放初中校,指标到校比例达到100%,有效稳定了农村初中和普通学校的生源。
2.江苏无锡:推动教师轮岗无锡市从2008年全面清理26所“公有民办”学校,11所恢复为公办,10所依法设置为民办,5所撤销停办,所有“校中校”全部取消,使得义务教育办学秩序得到明显优化,“择校热”开始降温。
严格控制过度“择校”,规定少数热门学校的择校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新生总数的25%,并要求逐年递减义务教育“择校”比例。
无锡市在促进教育均衡时,追求高位均衡,在均衡的途径上既重办学条件,也重师资、管理和质量。
2009-2011三年投入24亿改造提升191所薄弱学校,使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达到350所,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达到94.4%。
同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强专任教师,二是推进教师轮岗交流,从2010年开始,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推动区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轮岗交流。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张灵北京发布幼升小、小升初政策非京籍借读需五证 2012-5-14 9:24:20 来源: 新京报[周口论坛]去年5月,北京某中学,进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等候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