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概要

2016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概要

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技术 季节蔬菜等分析农业区位的一般方法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影响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详见下表所示:我国几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选择农业区位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

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可见,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作科学预测。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例如,我国北方冬季也可以吃到南方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B .劳动力C .未开垦的土地D .气候2.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A .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B .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C .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D .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家庭农场是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产品就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安排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鼓励和支持,所以是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答案:1.A 2.B考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混合农业(以墨累一达令盆地为例)(1)(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人类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在可能的范围内,控制和改变自然规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围海造田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塑造了农业文明。

2.不利影响: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的分布北界。

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种植业分布北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B .降水增加C .戍边垦荒D .人口剧增2.公元前1世纪种植业的分布北界在①处明显向北弯曲,下列不属于影响该曲线向北凸出的因素的是( )A .地形B .水源C .土壤D .生物3.在②处可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水稻B .小麦C .甜菜D .油菜解析:第1题,种植业分布北界不断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推移,主要是由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加剧造成的。

第2题,①处位于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为肥沃,且黄河流经该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第3题,②处位于渭河平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农作物为小麦。

答案:1.D 2.D3.B农业区位图的判读【图表特征】 农业区位图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农业生产条件,或考查某种农作物和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如根据图例获取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图1 某区域农业分布示意图图Ⅰ 图Ⅱ图2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Ⅰ)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Ⅱ)图3 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农业区位图的目的就是做好农业区位选择,而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分析农业区位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两个:1.大范围地区区位选择原则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小范围地区区位选择原则(1)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等。

(3)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4)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Ⅰ)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Ⅱ)。

图Ⅰ图Ⅱ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1)影响图Ⅰ中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提示:海拔。

混合农业。

(2)混合农业有什么优点?提示: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性好;能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考向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2014·高考江苏卷)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C.沿江地区D.沿海地区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充足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解析:第1题,从茶树生长适宜条件看,要求年均温15~25 ℃、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结合江苏气候资料图,可判断B、C两项正确。

第2题,山地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而利于茶树生长;同时山地云雾多,符合茶树生长要求光照遮荫的条件,故A、D正确。

答案:1.BC 2.AD(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3~4题。

3.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4.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解析:第3题,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与美国相比,在冬季其生产鲜切玫瑰花的突出优势为气温较高。

第4题,墨西哥与美国相邻,与哥伦比亚相比,其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突出优势是距离近,运费低。

答案:3.C 4.A(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7.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故在春旱严重、低温(冻害、寒潮)、多大风(沙尘暴、沙尘)天气的春季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第6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作用不显著,可排除选项A、B;由于冬季积雪融化,东北大部分地区春季土壤的水分条件比较好,地膜覆盖的保湿作用不显著,可排除选项C;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尤其是春季时,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缺水严重,同时春季仍然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易受低温冻害(寒潮)、大风天气(沙尘暴、沙尘天气)等影响,使得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显著,故选项D正确。

第7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利于根系的伸展,从而危害根系的发育;地膜的透水性差,从而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

答案:5.A 6.D 7.A(2013·高考海南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8~9题。

8.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年温差较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D.种植面积扩大解析:第8题,花椒的生活特征为:喜光,耐寒,耐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