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报告

2016年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报告

2016年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工作
自查报告
2016年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15〕8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池政办秘〔2015〕29号)精神,我市自2015年4月份正式启动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制定方案、完善体系、规范市场、宣传引导,积极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自律、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氛围,保持了全市食品药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效杜绝了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

一、健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市政府在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也相应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其他7个县区(管委会),均设置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二)建立考核机制。

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市、县、乡三级政府层层签订《食品药品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对县乡两级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县乡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的依据。

(三)推进体系建设。

按照建立统一权威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全市8个县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26个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六统一”(统一文头、统一印章、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执法服装、统一领导干部任命)工作。

积极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1222名食品药品“四员”(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切实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的工作职责。

按照“常态化、实用化、信息化”的目标,采取集中轮训、实战演练、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一支200名食品药品专业化监管队伍。

(四)加大硬件投入。

以提高公众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满意度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设,分别建立11家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和10个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含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配置 15套农残、10套畜产品“瘦肉精”和10套水产品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快检设备。

进一
步提高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技术支撑能力,积极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项目,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食品无菌室改造项目己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

严格按照“四有两责”的要求,切实保障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执法需要的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和执法设备。

二、加强监督执法,落实企业责任
(一)加强日常监管。

一是推进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

将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范畴,出台《xx市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暂行)》,分别建立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分类评定制度,共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档案21124份,评定2613家餐饮服务单位为优秀和良好食品安全等级,评定208家药品(含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为“质量守信”等级。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建立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名录,严格落实农兽药使用管理、生产记录档案管理、采收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和自律性检测管理等管理制度。

对6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并实名登记,针对豆制品、食用植物油、糕点、肉制品、桶装饮用水等重点产品,集中对22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开展专项整治。

市农委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重点规范9家食用农产品市场管理工作。

进一步推进小餐饮示范创建工程,共
创建小餐饮示范街4条,示范单位403户。

继续推行食品流动摊点市场准入制度,集中整治市百荷步行街食品流动摊点。

切实加强主城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出台《xx市主城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制定《餐厨垃圾具体收运细则》。

三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监管。

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家次,特药经营企业29家次,检查覆盖率100%,全市342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通过新修订药品gsp(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认证,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1122家次,上报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事件)2386份。

四是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

市卫计委开展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完成食品监测样品321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1344条,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检验信息145条。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完成监督抽检2058批次,对检出的72个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并立案查处。

市农委共抽检蔬菜样品3553批次,合格率达99.17%,2015年在国家、省级例行监测中我市农产品总体合格率100%。

(二)开展专项整治。

市食药安全办、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行政执法局、市盐务局等部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食用农产品、生猪屠宰及猪肉、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校园食堂及其周边廉价小食品、冷冻肉食品、流动摊点、食用盐、药品、医疗器械、“食品药品打假网剑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年
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07起,取缔兽药非法经营2户,无害化处理病死猪9239头,查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1938公斤,查处盐产品23吨,共下达药械企业整改通知书240份。

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查处涉嫌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工业松香加工猪头肉)2起,对4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处徒刑,并禁止从事食品行业3年。

对于今年2月中旬春节期间市场排查发现的经营问题冷冻牛肉及其制品(2600公斤左右)的5起涉嫌犯罪案件,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全力侦办之中。

(三)落实企业责任。

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生产档案制度,把农业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管理。

建立食品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在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试点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

以酒类为重点,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

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制度。

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动态评定结果公示制。

打造首批226家“明厨亮灶”餐饮服务单位。

开展“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年”活动,累计投入资金5771万元改善学校食堂硬件设施。

探索实施“学生小饭桌”登记备案公示制度。

督促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并有效执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积极推行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电子信息化管理。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吹哨人”制度,鼓励企业员工投诉举报生产经营单位
违法行为。

探索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网络教育培训。

三、完善应急体系,推动社会共治
(一)加强应急管理。

重新修订《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xx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了食品药品应急管理队伍,健全了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了舆情监测预警,举办了全市首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实战演练,及时配备了应急装备,购买应急耗材试剂,保障了应急工作有效运行。

(二)普及安全知识。

通过集中宣传、开辟专栏、在线访谈、制作挂图、科技展示等方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公民法制普及和科普常识教育,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计划。

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食品安全江淮行集中宣传月”、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科普宣传活动。

成功举办2015年首届食品安全论坛,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新闻发布会,在xx电视台播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公益广告,开辟和制作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固定宣传栏、户外宣传牌以及科普宣传站,在xx日报、xx广播电视报等媒体开设科普宣传专栏共20期,编印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册》9000余份。

(三)推动社会共治。

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12331投诉举报信息平台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置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案件,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有奖投诉举报制度。

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

充分发挥“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的作用,及时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积极开展“寻找笑脸就餐”和“创建文明餐桌”等活动,及时公开食品药品抽检信息,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