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ppt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统计内容的主要变化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 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 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 二学段)。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 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新增)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要求“降”中有“升”)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 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 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 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 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1、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 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 2、课程内容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内容要呈现层次性 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师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用发展的过 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为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 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建立目标多元化、 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 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一)学段划分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 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和 过程目标(经历、体验、探索)
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 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以“四基”衡量基本要求 以“四个关系”改进教学方法 以“四能”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 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 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有效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 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四能)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 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015年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应当注重发展(十个关键词): 数感:主要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课程内容
符号意识:主要指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整体上看,降低要求)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 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 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②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 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 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 第二学段 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 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 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 意识的重要途径。 对三个学段的差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一方面突出了创新的核 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 不同学段的特点。 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 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 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 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 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 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
(一)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7、注意四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 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创新意识:是指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模型思想的建立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数据分析观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 据中蕴涵着信息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 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的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问题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应用 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前言、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课程基本性质
一、什么是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 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 要的基础。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内容的增、删和调整
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在教学要求上有新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提高要求)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回归)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 (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 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二)评价建议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4、学习过程的评价 5、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6、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用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能”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