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活动方案—
用磁性拼板拼搭出各个房间,用家具进行装饰、摆放,表示不同房间的名称和功能。
◆玩法二:拼拼搭搭布置新家
参照桌子、椅子、沙发、电视机等图片,利用建构结构材料创意拼搭家具、家电等的造型。
观察重点:
幼儿对家具、家电的名称、特征、功用、归类等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及探索的兴趣。
幼儿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认知水平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
玩法一:手印画
幼儿通过用手指、手掌、拳头等手的不同部位沾上颜料进行印画,在印画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进行添画。
玩法二:会说话的小手
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模仿动作,表示小手在说话,如招手表示欢迎,摆手表示再见,举手表示想回答问题,竖起手指放在嘴边表示声音轻一点儿,用手指弹琴,模拟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玩手指等,进行小手游戏。
1、幼儿用眼睛,鼻子,耳朵感知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2、幼儿将实物和图片进行匹配,一一对应的能力。
3、幼儿对五官及其作用的探索兴趣。
十、小手游戏(学习活动P26、27)
材料:
1、红色和绿色的印泥,各种颜料笔。
2、红色和绿色的手型棋盘各一个,棋盘的每一格上画有幼儿会做的事情。
3、骰子一个,三面为红色,三面为绿色。
2、将幼儿收集来的图片、广告纸、杂志上的家具、家电照片等剪下来,粘贴在相应的的房间里布置新家。
二、折叠粘连布置新家
1、用多个大纸盒拼成一个有多个房间的家,并且简单标记确定每个房间的名称的功能,尝试用折叠“小方凳”的方法,将几个“小方凳”粘连成各种家具(桌子,椅子,床,衣柜等)
2、用剪贴画的方法,制作成简单的家具,家电等,摆放在相应的房间里,丰富房间内的布置。
3、幼儿是否能够自主的发现并探索不倒翁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让不倒翁不倒,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做甜糕(学习活动P13)
材料
1、各色彩泥,模具,玩具点心盘,砧板,塑料小刀,彩笔,以及其他装饰材料等。
2、各种糕点(饼干,面包等)的制作图示。
3、各式包装盒罐,桶。
4、家人照片,爱心卡。
玩法
玩法一:做糕点
1、使用多种泥工工具,通过压,印,切,剪等方法制作,表现糕点的不同形状和图案。
玩法三:小手棋
两人对垒,各手持一个棋盘,轮流掷股子,掷到与自己棋盘相同的颜色时前进一步,说出画面内容,谁先走到终点,谁为胜者。
观察重点:
1、幼儿借形想象的能力。
2、幼儿和同伴玩小手游戏时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和创造能力。
3、幼儿玩小手棋时遵守规则的意识与水平。
十一、小脚游戏(学习活动P29、30)
材料:
音乐《滑稽的脚先生》《大鞋和小鞋》、爸爸的大鞋和自己的小鞋若干双。
5、补充材料:空白菜单,家人头像,画笔,记录单等。
一、装一装
1、根据生活经验,将食物(冷藏,冷冻可用雪花片标示)装进冰箱并合理安排在不同的空间内。
2、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比比谁装得又快又合理。
二、分一分
1、模仿用餐准备,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准备餐具并整齐摆放
2、挑选配餐任务卡,根据2、选择糕点制作图示,按提示图选配材料,尝试将彩泥搓成点,线,以及各种图形,来装饰糕点,也可用彩笔描画进行装饰。
3、使用模具,工具,填压,切割出不同形状的糕点
4、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造性地制作自己想象出来的各种糕点。
玩法二:装糕点
1、选择合适的包装盒,将一块一块的糕点装进盒内并设法排列整齐,在包装盒上作名称,数量,口味等提示卡。
2、幼儿类概念的现有水平如何,分类方法是否多样。
3、能否根据娃娃的大小,性别选择合适的衣物,饰品,照顾娃娃时的耐心,爱护程度如何。
六、爸爸本领大
材料
1、螺母玩具:汽车组合,扳手,螺丝刀等。
2、小工具,锯子,榔头以及图钉等。
玩法:
1、根据图示拼搭,组装椅子,汽车等玩具,
2、模仿爸爸做木工,拆装,修理玩具等。
2、幼儿收集的有关家具(包括厨具)家电的图片、广告纸、旧杂志等。
3、正方形手工纸、双面胶、画笔以及剪刀、胶水等。
4、各种包装盒、瓶罐等废旧物品。
5、积木、雪花片,各种家具、家电照片或图片。
玩法:
一、剪剪贴贴布置新家
1、在“房型图”的每一格里,用简单的标记表示每个房间的名称和功能(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书房等)
观察重点:
1、幼儿对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的了解程度与探索兴趣。
2、幼儿在日常行为中所了解的保护器官的常见方法。
3、娃娃若干
玩法一:妈妈的小帮手
1、观察并区别服饰用品的不同,尝试运用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行归类整理,并插入标识图卡。
2、区别家人的衣物,并学习整齐地折叠后放进收纳盒或整理柜内。
玩法二:照顾娃娃
模仿爸爸妈妈,选择合适的衣物,配饰等为娃娃穿戴,比一比谁的娃娃穿戴最整齐,最漂亮。
观察重点:
1、幼儿能否分辨并说出不同服装配饰的名称,其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如何。
三、打电话
材料:
电话机模型上面有好朋友照片、点数卡片及数字卡片
玩法:
玩法一:破译电话号码
根据点数将相应数字的贴在相应的点数上,破译好朋友的电话号码。
玩法二:打电话
破译电话号码后找到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打电话。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点数卡片上的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与之相对应。
2、幼儿是否能够大胆的邀请好朋友,拨通电话号码与好朋友打电话。
三、拼装组合布置新家
合理利用大小不同的包装盒拼装组合成桌子、椅子、沙发等家具,利用瓶罐等做成桌腿、椅腿等,表现家具的基本特征,使它们能平衡摆放。
四、拼拼搭搭布置新家
参照桌子,椅子,沙发,电视机,橱柜等仿真物或图片,利用宝高积木,雪花片等结构材料,创意拼搭家具,家电等的造型。
观察重点
1、幼儿对家具,家电的名称,特征,功用,归类等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及探索的兴趣。
观察重点
1、能否根据图示找到相应部件,并进行组装,其阅读符号,图示的能力如何。
2、是否能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敲,拧,扳等拼搭,组装活动,手腕动作是否协调,精细动作水平如何。
3、幼儿进行拼装时,所反映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是大胆,敢于尝试,冒险的,还是小心,仔细谨慎的。
七、创意新家(学习活动P3)
材料:
1、大纸“房型图”若干(用笔在大纸“房型图”上划分数格,表示家里的各个房间)
2、将糕点送给家人,用插放家人照片,爱心卡,或说一句祝福话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会使用不同的泥工工具,大胆地,富有创意地制作,表现各式糕点。
2、幼儿运用搓压捏等方法“制作”糕点时,手指,小肌肉能力发展如何,在合适的的包装盒包装糕点时,空间感,整理能力,表征水平如何。
3、幼儿在制作时,其态度是否认真,专注,坚持,耐心,仔细等学习品质表现如何。
玩法三:全家乐翻天
1、根据图示要求制作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倒翁玩偶。
2、为孩子们提供小托盘,将玩偶放置在盘子上,摇动托盘使不倒翁摇晃起来体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够大胆表现家人的主要特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方法区别家人的不同特点。
2、幼儿是否借助图示进行制作,对图示步骤及各种符号的理解、运用水平如何。
2、幼儿是否有玩小脚游戏的兴趣。
十二、身体对对碰
材料:
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的图片若干。
玩法:
1、幼儿将人体器官的图片和功能进行配对(如鼻子和闻东西配对、脚和跑步配对等)。
2、幼儿将保护器官和日常行为进行配对(如抠鼻子、喝凉水、制造噪音等动作)。图片上有表示“否定”或“错误”的标记,如“X”与器官保护匹配。
2、在“我爱我家”主题中,“创意新家”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和活动。
3、幼儿在本主题中搭建的“家”里的各种家具、家电等,还可以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让幼儿把玩。
五、整理衣橱(学习活动P5)
材料:1、家人的四季服装和鞋子,帽等服饰用品。
2、各种不同大小,材质,开启方法的收纳盒,整理柜等。
中班区角活动方案:我爱我家
(第7周——第9周)班级:中班
主题名称:我爱我家
认知与能力:
了解家庭(成员、地址和物品等)收集信息(多种方式收集家人、家庭的信息)
观察比较:
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情感与态度:
感受关爱(家人对自己的爱,家的温暖)乐意表达(用多种方式和材料表达对父母、长辈和家的情感)
3、提示:
4、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能力弱的给孩子数字卡片,能力强的给孩子空白的便利贴让孩子自己书写。
5、提供自制的便利电话,让孩子试着打电话,体验和朋友破译电话号码拨通朋友电话的乐趣。
四、布置新家《学习活动》P3
材料:
1、磁性房型图纸若干
2、家具若干
3、各种建构材料
玩法:
玩法一:拼拼摆摆布置新家
2、幼儿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认知水平,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
3、幼儿能否大胆地使用各种材料,表现出家具,家电的的主要外形特征。
4、幼儿是否愿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意造型,关注其想象力和表现水平。
八、为家人配餐(学习活动P5)
材料:1、仿真食物
3、餐具
3、仿真冰箱
4、配餐提示卡:家人头像+餐单(菜单上可体现:按数取物,封闭数数,重叠数群等要求);健康食品图,不可搭配的食品图等
内容举例:
主题:有趣的水、身体的秘密
名称
主要领域
来源
全家福
艺术
教参组合
做甜糕
艺术
教参组合
打电话
科学
教参组合
布置新家
科学
教参组合
整理衣橱
科学
教参组合
爸爸本领大
科学
教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