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知识结构:
有理数
概念
正数和负数
数轴
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近似数与科学记数法分类
整数
正整数
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运算
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
乘方
混合运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要点精析
(一)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
2.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
⎨
⎩
⎧
⎨
⎩
⎧
⎨
⎪
⎪
⎪
⎩
⎪
⎪
⎪
有理数
整数
正整数
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
⎨
⎪
⎩
⎪
⎧
⎨
⎩
⎧
⎨
⎪
⎪
⎪
⎩
⎪
⎪
⎪
3.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4. 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两侧,并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 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a a a a a a =>=-<⎧⎨⎪⎩⎪00
00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1)||a a a =⇔≥0
(2)||a a a =-⇔≤0
注意不要丢掉“a =0”的情况。
6.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零没有倒数,通常用a a ()≠0与1
a 表示一对互为倒数的数。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二)有理数比较大小:
1.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即负数<零<正数
2.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3.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三)有理数运算
1. 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n 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n 个因数中有一个为0则积为0。
(4)除法法则: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③0除以任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的意义: 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
a a a a n n =⋅……个
(6)乘方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
(2)结合律:()()a b c a b c ++=++
(3)乘法交换律:ab ba =
(4)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5)分配律:a b c ab ac ()+=+
3. 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向右进行运算。
★ 思想方法总结:
1. 探究观察法:在有理数这一章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性质,例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研究都离不开观察。
2. 分类讨论的思想: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为分类思想。
本章在研究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等,都是按有理数分成正数、负数、0三类分别研究的。
分类必须遵循以下两条规则:
(1)每一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
(2)不重复、不遗漏。
例如:如果把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两类,漏掉了零,就错了。
3. 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就是最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结合数轴表示有理数,对于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更有直观性。
数形结合法,它是今后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也要结合直观的图形去解决抽象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这样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较难的问题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