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编写的。
小学生入学后第一节音乐课就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养成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培养对各种声音的感受能力,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各种声音。
本单元的三首歌都与声音有关。
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 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
”由潜入深,由简到复,循序渐进的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
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大鼓和小鼓》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乐曲为 3/3 拍。
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
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对各种声音产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难点:对声音的联想。
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第二课时:唱歌《布谷》第三课时:知识《声音的强弱》第四课时:歌曲《大鼓和小鼓》第五课时:欣赏《青蛙音乐会》第一周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2.活动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3. 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声音的联想。
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用具:1.多媒体光盘;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自大自然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生:想……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
(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三、歌曲〈〈大雨和小雨〉〉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
(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通过表演动作引导学生记住歌词。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6、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让学生踊跃表现自我,上台表演唱。
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
(围圈对坐)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
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
(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
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
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故事表演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五、课堂小结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声音。
第一周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不同内容与音乐形式的歌乐曲,体会音乐是怎样表现描绘春天的。
2.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的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观察力。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深化学生爱春天、爱自然地情感,从而树立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3/4拍歌、乐曲的节拍特点,感受表现春天的音乐旋律。
2.演唱3/4歌曲,强拍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及磁带、歌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看看它是谁,谁来学学它的叫声,它为什么会又唱歌又舞蹈?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说:“飞呀飞”,和着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片段1、师:你们听,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庆祝春天了2、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做3拍一动的上身摇摆动作。
3、从音乐中,你感受到小动物迎来春天是什么心情?4、同学们,想不想看春天的样子呀?播放春天景象的录像片。
三、读、听、唱歌曲《布谷》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是不是也会在春天里放声歌唱?森林里有一种小鸟被称为可爱的英雄,它总是“布谷、布谷”地叫个不停,它是谁?我们来听听,歌唱布谷的歌。
1、师逐句读歌词,生跟读。
2、生自由练习读3、找个别生读4、生齐读5、师范唱歌曲,生聆听感受歌曲并打拍,强拍拍手、若拍拍腿。
6、师弹琴,生逐句填词7、学唱歌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c调或f调上练唱。
8、师弹琴,生连贯唱。
9、学生学唱第二句,练习一字多音的唱法。
四、歌表演:集体围成两圈,手拉手,随节拍左右晃动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拥抱春天,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让我们共同爱护小动物吧,感受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第二周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音乐知识——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2、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二、活动实践找一找: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生:让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
(示范强弱两种不同声音>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感受音的强弱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取出f符号用强音读f,f,p符号用弱音读p,p,〉你猜猜,哪个记号是强音记号,哪个是弱音记号?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
<出示卡片>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请两个小朋友示范>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生:<把黄豆和大米分别灌入两个不同的饮料瓶中>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生:<让自制的乐器发出声音>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生:<摇装了黄豆的瓶子>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生:<齐摇黄豆瓶>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生:<摇装了大米的瓶子>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生:<各自展示>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