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湿地资源概述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和淮河横贯其中,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也分布于此,安庆沿江湖泊集中成片,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区域享有盛名的华阳湖群。
安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2918804hm2,占省国土面积的21.0%,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4.4%,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安徽湿地分为五大类16种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水库、池塘和水稻田,其中,淮北煤矿塌陷湖泊是我国极为特殊的人工湿地类型,巢湖、石臼湖、升金湖、太平湖、扬子鳄栖息地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升金湖同时又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和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全省现有湿地植物439属798种,湿地动物74目192科814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莼菜、水蕨、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大鸨、扬子鳄、白鱀豚、中华鲟、白鲟、黄嘴白鹭、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灰鹤、白枕鹤等48种。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我国湿地分为5类28型。
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共12型;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共3型;湖泊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共4型;沼泽湿地类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共8型;人工湿地类有多种型,但从面积和湿地功能的重要性考虑,全国湿地调查只调查了库塘湿地1型。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现有100hm2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hm2(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4.07%,库塘湿地的面积22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95%。
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为594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44%;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1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33%;湖泊湿地的面积为835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70%;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70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35.60%。
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
安徽与全国的湿地资源对照表安徽森林情况一览表说明:全省数据来源于2004年安徽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成果各市数据来源于2009年森林资源年报安徽省土地总面积1381.65万公顷。
其中林地面积440.35万公顷,占31.87%;森林面积360.07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1.77%,森林覆盖率26.06%。
活立木总蓄积16258.3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3755.41万立方米,占84.60%。
全省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295.07万公顷,占81.95%;竹林面积32.28万公顷,占8.96%。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2.72万公顷,占9.09%。
森林面积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150.20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09.87万公顷,分别占41.71%和58.29%。
森林面积按五大林种分:防护林面积85.76万公顷,特用林面积7.35万公顷,用材林面积206.64万公顷,薪炭林面积3.47万公顷,经济林面积56.85万公顷,分别占23.82%、2.04%、57.39%、0.96%和15.79%。
全省乔木林蓄积13755.41万立方米。
按起源分,天然林蓄积6732.19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7023.22万立方米,分别占48.94%和51.06%。
按林种分,防护林蓄积3562.66万立方米,特用林蓄积574.83万立方米,用材林蓄积9518.93万立方米,薪炭林蓄积98.99万立方米,分别占25.90%、4.18%、69.20%和0.72%。
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50.79立方米/公顷;乔木林平均郁闭度0.57、单位面积平均株数1047株/公顷、平均胸径11.3厘米;乔木林每公顷年均生长量5.14立方米;全省乔木林中,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之比为47∶47∶6。
全省乔木林中,具有乔木层、下木层和地被物层3个完整结构面积102.29万公顷,较完整结构面积147.96万公顷,简单结构面积44.82万公顷,分别占34.67%、50.14%和15.19%。
全省乔木林基本都是单层林,没有复层林。
乔木林树种结构以针叶纯林和阔叶纯林为主,针叶纯林和阔叶纯林面积合计占乔木林面积的54.80%。
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合计占乔木林面积的29.02%。
全省森林面积中自然度为Ⅳ级和Ⅴ级的比例达85%,原始或接近原始的天然林面积很少。
森林面积中,健康面积占69.18%,亚健康面积占25.04%,中健康和不健康面积占了5.78%。
有30.80万公顷计8.56%的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种灾害,其中病虫害占了78.80%。
森林面积按生态功能等级好、中、差分别为4.02万公顷、263.59万公顷和92.46万公顷,分别占1.12%、73.20%和25.68%。
平均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639,属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天然森林好于人工森林。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
λ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省内自然保护区例举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森林生态主要保护对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珍稀动植物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南部,横亘于祁门、石台两县交界处,地处东经117°15′~117°34′,北纬29°59′~30°06′之间,总面积6713hm2(祁门3346hm2,石台3367hm2),其中,核心区3147 hm2,实验区3566hm2。
本区有苔藓植物50科97属138种,维管束植物180科627属1210余种,包括蕨类26科54属104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49科568属1096种。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红豆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香榧、鹅掌楸、香果树、长序榆、永瓣藤、花榈木等,属省级保护的有粗榧、三尖杉、青钱柳、安徽槭、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紫茎、青檀、黄山花楸、天女花、银鹊树、短穗竹等。
脊椎动物82科193属271种,包括兽类49种,鸟类147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17种,鱼类25 种。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钱豹、云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黑鹳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鬣羚、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白鹇、鸳鸯、红隼等23种,属省级保护的有中华大蟾蜍、红翅凤头鹃、花面狸、豹猫、狗獾等。
牯牛降为安徽省第一个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带性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重要的典型区域之一,被誉为华东地区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
牯牛降因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湿地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升金湖位于池州市东至县与贵池区境内,毗邻九华山、黄山,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16°55′至117°15′,北纬30°15′至30°30′。
东南群山环抱,西伴丘陵岗地,北滨江滩州圩,国道206线、318线绕湖而过,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湖岸周长165公里,自西向北自然分成三个相连的水面,总面积33300.0 hm2。
上、下两湖湖床略高于中湖,小路嘴以南为上湖,面积5800.0 hm2,八百丈以北为下湖,面积2300.0 hm2,上下湖之间为中湖,面积5200.0 hm2。
保护区已记录到浮游植物2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84种。
升金湖地区水生植被属于草本湿地植被与水域植被型,有6个群系组15个群系,植被覆盖率达80%左右。
这些植物按自然形态分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
生长季节,丰美茂密,高低错落,各自成片,形态丰泽,碧绿滴翠。
草本湿地植被以菰、苔草为优势种,水域植被以菱、马来眼子菜、苦草、聚草、黑藻为优势种。
分布在湖周的岸地植被,东南低山丘陵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优势种,西北岗地平原农田主要以河柳、意杨、香椿及梨、桃等为优势种。
升金湖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丰富,有浮游动物13种、底栖动物23种、鱼类62种、两栖爬行动物21种、兽类52种。
已记录到鸟类171种,其中水鸟84种,山林鸟87种。
水鸟区系组成中,冬候鸟61种,夏候鸟13种,留鸟4种,旅鸟6种。
越冬候鸟以鸻形目鸟类最多,达25种,占该区冬候鸟的40.9%。
雁形目23种,占37.7%,鹳形目13种,占21.3%,鸥形目6种,占9.8%。
从动物区系组成上看,古北界水鸟53种,东洋界11种,广布种20种。
相比洞庭湖375000公顷,鄱阳湖464664公顷,虽然升金湖自然保护区面积只有13300公顷,但每年在升金湖越冬的水禽有10万只以上,这个数目与它的面积之比,超过了洞庭湖和鄱阳湖。
白头鹤每年在升金湖的越冬数量达到200只以上,最高年份有500只,升金湖成为白头鹤在中国最大的越冬地。
升金湖还不断记录到白鹤、白鹳、黑鹳、大鸨、小天鹅、白琵鹭、白枕鹤等多种国际濒危鸟类越冬种群,其中东方白鹳的数量占到世界总数的1/8。
升金湖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是鸟儿的自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