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仅供参考)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By 二师兄
(1)前期准备工作(处方前研究):
a:文献检索,如果是三类or六类,通过文献检索查询国外处方构成,有那些成分如稀释剂是什么,润湿剂,黏合剂是什么等等,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有各国家药典,Merck索引,FDA,EMEA, Drugfuture,百度,Google(千万不要小看百度和google,这两个异常强大)等网络工具。

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能对原料药和其制剂的专利家族信息,原料药测试方法,药物杂质,溶出方法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后续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b:参比制剂的购买,必须是原研厂家可做参比药物的规格,本品种为300mg,最好能每个规格选择至少3批不同批号的产品用于对照制剂研究。

评价的项目有片形,颜色,刻字,包装规格,包装材质,密封系统,棉花和干燥剂,片重,厚度,硬度,水分含量,脆碎度,崩解时限,含量,杂质等。

c:辅料采购,对原研药处方组成进行分析后确定使用了的辅料,同时采购可能需要用到的辅料。

d:包装材料的采购,参照原研厂家的包装,并结合目前国内及公司本身情况,拟定包材种类,进行采购。

e:API的采购,同时进一步了解原料药理化性质,如结构式,分子量,晶型,结晶习惯,溶解度,稳定性,LogP, PKa,熔点,粒径分布,堆/实密度,可压缩性,流动性,吸湿性,比表面积等一列的数据。

评价原料药稳定性数据,残留溶剂,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原料药的含量,杂质等。

注意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可以以先采购小样,然后检测择优选择。

f:API原料采购回后: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后,重点考察其稳定性及与辅料的配伍研究。

I:根据文献资料所述,选择合适的辅料同原料药按照一定的比列,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目的在于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同原料药搭配相对比较稳定的辅料。

II:(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测量药物热焓和温度随程序温控的变化。

具体研究药物纯度,多晶形及亚稳态,无定形态。

快速检测原料药同辅料之间是否
有反应。

III:(高效液相分析HPLC)将不同加速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有降解产物产生。

经过该步骤的分析检测,以及数据综合分析,基本确定在处方筛选中所用的辅料种类。

尽量选用原创药同样的物料。

固体制剂,辅料允许和原创药不同。

注射剂,辅料必须同原创药一致。

注:以上包材,辅料采购规格都需药用级。

(2)处方工艺研究
a:原料API,辅料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

b:参比制剂的检验,对参比制剂进行全面的检测。

本制剂为片剂,故对参比制剂的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溶曲)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目标。

c:处方工艺研究
A:由于原料药本身的可压性和流动性均较差,因此剂量较小的药物,可以忽略原料药的可压性和流动性而直接采用直接压片。

而对于剂量较大的药物,可以通过湿法制粒来改善其流动性和可压性,下表列出适合直接压片和湿法制粒的药物规格范围供参考。

当然具体还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来确定。

直接压片湿法制粒
规格片重范围规格片重范围
1-5 mg 100-140 mg 0.5-50 mg 100-200 mg
6-10 mg 200-280 mg 100-250 mg 300-550 mg
20 mg 300 mg 750 mg 850-980 mg
I:(直接压片)直接压片工艺关键在于辅料的选择。

主要考查混合均匀性,流动性和可压性等,当然也包括其它必检项目如含量,杂质,溶出等。

II:(湿法制粒)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和批量,预混时间,制粒所需的润湿剂用量,制粒终点的确定,水分的限度,干燥温度的选择,干燥时间和水分的量化关系等。

颗粒的测试和片的检测项目项目同直接压片。

注:目前研发的产品大多倾向于用直接压片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耗时短,工艺可靠性高,粉尘可控,劳动强度小。

B:辅料相容性试验,取参比制剂中的辅料及可能用到的辅料,将辅料与主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取一定量,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在高温60度、强光、高湿(RH75%、RH92.5%)试验。

分别于0天、5天、10天取样。

重点考察性状、有关物质等。

C:处方筛选(单因素试验)
I:首先选择参比制剂的处方初步确定了自己的处方(两者相同)。

II:确定了初始处方后对各辅料的量进行初步确定(主药是稀释剂)。

III:对处方中的黏合剂、润滑剂等的用量进行考察,确定各自用量(指标:可压性、流动性及药片的硬度、脆碎度、水分、溶出曲线等)。

D:工艺研究及优化
对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的工艺参数等进行研究,如:混合工艺,制粒用的
筛网大小,压片的初步工艺,包衣工艺,包衣增重等。

确认两个或三个
最佳处方工艺,分别作出小样,和原研产品对比进行影响因素研究,初
步确定处方工艺。

以湿法制粒为例,处方优化需要评价项目有:
I:制粒过程的优化
制粒混合时间,搅拌桨和切刀速度,润湿剂的加入速率和用量,整粒
目数的选择,颗粒粒径分布同压片的关系。

II:干燥的优化
干燥温度范围的选择和水分含量的限度范围。

III:混合优化
颗粒中各组分的混合时间,不同混合时间对含量均匀性的影响,润滑
剂种类、用量和混合时间对溶出释放的影响。

IV:压片优化
硬度对片的影响,如脆碎度,溶出度等。

硬度范围的选择。

V:包衣优化
包衣设备的速度,喷浆速度,喷枪同片床的高度,进风和出风温度控
制,片床温度控制,蠕动泵速度,包衣增重取样检测,包衣增重同时
间的关系,包衣后片硬度的变化研究。

VI:处方的确定与初步稳定性研究
通过上面的优化结果,初步确定最终处方。

按照初步确定的最终处方,将实验室所得样品放初步稳定性研究。


据所得稳定性研究数据,初步制定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E:初步验证工艺及生产工艺的确认和关键批
工艺确认批和工艺放大批应作为单独的批次来评价
用拟定的处方工艺生产三批,并与参比制剂的进行对比研究,看是否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产品合格,确定处方工艺;产品不合格,则重新进行处方工艺筛选。

I:工艺确认批
本批的生产是为了检查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还有问题出现,允许在关键批
生产前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批量可以等同于放大批的批量,
或70%关键批批量,或10%商业批的批量。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准备
生产所需的所有主文件和工艺规程,并被QA批准。

II:关键批
本批是向官方递交资料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批,
本批将用于生物等效性研究,正式稳定性研究。

因此在进行本批生产
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本批生产将涉及到研发、生产、QA、QC以及
注册等各个部门。

在正式生产前,应对涉及的所有生产以及QA人员
进行有效培训,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

F:中试生产及工艺验证(现在一般公司都采用同步验证)
根据公司条件及相关指导原则,拟定中试生产和工艺验证。

连续生产3批商业批产品,用于验证。

主要是为了验证在连续的生产条件下,所得产品可以很好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满足工业化的大生产。

完成验证报告。

所得产品用于稳定性试验。

(3)生物等效性研究
用关键批生产所得产品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一般来讲,选择产品最高规格用于该步研究。

还有一种就是根据BCS分级,属于Ⅰ级别以及部分属于III 级别中,在4种不同pH溶出介质中,15分钟溶出超过85%,可以免做BE 研究。

(4)注册
通过研发报告,审核所有研发数据,生产场地和实验室文件,QA系统。

总结所有数据,准备资料递交官方审核。

及时回复官方不足信问题。

准备并签署验证草案和验证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