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我收看了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教育专题节目。
于丹教授围绕家教这一话题,以她独特的思维,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
令人深省。
观看完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让孩子要学会“独立承担”,要有担当。
于丹教授所讲的生活中祖父母对孙子宠爱的故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太常见了,这样潜意识里孩子就会认为做错了事,不是我的错,而是推卸责任。
还有就是社会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年轻人遇到挫折,跳楼的、自杀的等等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长成了不自立的人。
这次听于丹教授讲课,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今天起,一定要做让孩子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其次,就是如何面对现在教育市场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出现。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同,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底色和人生走向。
而学习能力、艺术教育、英语启蒙则是当下社会,决定一个孩子竞争力与未来的关键。
为此,父母都给孩子上上紧紧的发条。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实践者,要求孩子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安全地成长,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内心渴望。
孩子的时间是可以填满的,但一定要是他感兴趣的。
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呵护孩子的天性,给他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
最后,家庭氛围、亲子陪伴与沟通、习惯养成这些问题,都关乎到父母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
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
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
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