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第五条又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后来,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又明确规定: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和进行其他超前教育或强化训练,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
而现在有些私办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满意,争取生源,而视幼儿教育规律于不顾,教幼儿学拼音、识字、写字、加减法等,还进行考试。
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应试教育,让幼儿的童年生活过早的消失。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座大楼,幼儿教育就是大楼的地基。
地基虽然在地下看不见,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座大楼的质量。
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危害很大。
一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的身心、动作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无力承担小学内容的学习。
3-4岁幼儿因为小肌肉群还未充分发展,两手的精细化动作仍较迟钝,连使用筷子吃饭都比较困难,握笔也只能“一把抓”,这个阶段要求他们学写字,将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
验到了游戏的趣味。
过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强化训练,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三是将造成厌学的严重后果。
提前学习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很多知识都在幼儿园学习过,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
幼儿园教育是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而不是过早的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阶段。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
抢跑的孩子领先不了多久。
漫漫人生路,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决定胜负的不是抢跑的那一霎那间,而是强健的体魄与坚强的毅力。
违背规律必将付出代价,拔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
学前教育应当遵循科学规律,重点关注孩子健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