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理论知识及答案

护士理论知识及答案

2017-7-13ICU目录医院感染知识: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措施:二、何谓标准预防?三、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四、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五、洗手5个时刻?六、洗手的顺序、时间?专科理论心电监护参数报警设置、冻结、回顾、走速;1.监护仪报警设定的规范2.测SPO2影响因素3.CVP的正常值、增高与降低意义4.电极片的位置(5导、3导)5.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设置6.气管插管的深度(经口、经鼻);气囊压力;声门下吸引的意义7.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如何预防?8.意外拔管的预防9.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10.肺部听诊;翻身扣背注意事项?11.(肺部评估)人工气道吸痰的指征?吸痰有效的指征?12.痰液黏稠度评价?13.痰液观察的内容?14.气道湿化常用方法有哪些?气道湿化评价标准是什么?15.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护理要点是什么?16.鼻饲前应评估的内容有嘟些?17.何谓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并发症?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胃肠功能评估?18.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常规?19.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常规?20.保留尿管的护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1.正常人24h 尿量是多少?何谓多尿、少尿、无尿?22.约束具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拔管的指征24.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有哪些?25.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量的估计?26.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7.心肺复苏有效指征29.液体复苏的目标30.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有哪些?31.有机磷中毒临床表现(M、N样症状);32.阿托品化;阿托品中毒?胆碱能危象?33.甘露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35.肌力的分级36.如何判断瞪孔大小?37.如何判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8.RASS评分?CPOT评分?压疮评分?DVT评分?跌倒坠床评分?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措施:1.安置在单间或床边隔离,床间距大于1米,注明感染标记。

2.接触病人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洗手消毒剂(接触病人后用流动水吸手)3.病人专用护理用具,(体温计、听诊器、手电筒、血压计),每天消毒一次,不与其他人共用。

4.患者的引流液、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处理。

5.病室内需定时通风或紫外线消毒,台面、地面、门把固定抹布湿式打扫。

6.用后的床单和衣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清洗消毒。

7.医疗护理操作安排在病区医疗操作终末。

8.室内禁放鲜花。

9.解除隔离的指征:症状好转或治愈,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二、何谓标准预防?答: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三、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答:①认定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②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③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四、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答:①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1 / 8②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③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④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⑤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⑥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五、洗手5个时刻?①接触病人前②无菌操作前③接触血液或体液后④接触病人之后⑤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六、洗手的顺序、时间?内外夹弓大力腕;40-60秒理论问题:内容包括:三基应知应会、专科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及流程、专科操作、护理各项评估1.心电监护参数报警设置、冻结、回顾、走速;一、ICU监护仪报警设置依据:报警设置常规或遵医嘱二、常规设置常用监测项目报警:①心率:下限50次/分,上限120次/分。

②呼吸:下限10次/分,上限35次/分。

呼吸机设置各呼吸参数监测,可关闭监护仪呼吸报警。

③指脉氧:下限90%,上限100%。

特殊情况遵医嘱设置,例:COPD患者指脉氧设为85%~100%。

④血压:收缩压(SBP):下限90mmHg,上限140mmHg;舒张压(DBP):下限60mmHg,上限90mmHg、平均动脉压(MAP):下限65mmHg,上限120mmHg;特殊情况遵医嘱,例:高血压⑤体温:下限36℃,上限38.5℃三、其他血流动力监测项目报警设置:①CVP:持续监测时:遵医嘱设置报警范围,非持续监测:通道不能专用时关闭报警。

②CO、PAWP等:非持续监测,遵医嘱必要时设置报警范围。

③PAP:持续监测项目:遵医嘱设置报警范围。

四、ICU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①保证病人的安全。

②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③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家属要求放弃抢救及治疗;正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④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⑤转运过程中,转运监护仪上的报警设定必须与床边监护仪相同。

⑥交接班时,接班者按上一班的生命体征数值设置本班报警上下限。

2.测SPO2影响因素1)指甲床条件不良:如灰指甲、涂指甲油等。

2)动脉内血流下降:休克、低温,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贫血3)受血流内或皮肤上其他物质的干扰。

4)周围环境的强光线的干扰(可用不透光的物质遮盖传感器)。

3.CVP的正常值、增高与降低意义CVP正常值5~12厘米水柱,低于5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高于15,提示血容量过度或心排血量明显减少。

4.电极片的位置(5导、3导)三导联:①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②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③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五导联:①左上(LA)②右上(RA):左、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③左下(LL)④右下(RL):左、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⑤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5.呼吸机参数设置、报警设置呼吸机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浓度、PS、PEEP。

6.气管插管的深度(经口、经鼻)?;气囊压力正常值及意义?;声门下吸引的意义?答:经口:22+2cm、经鼻27+2cm;正常气囊压力维持25 -30cmH2O;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黏膜的重要因素。

监测意义:气囊充气过多,压力过高,会引起黏膜损伤;压力过低则不能有效的封闭气囊与气管的间隙。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防止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流入肺内。

7.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如何预防?指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肺炎。

预防措施:①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②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2 / 8③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④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⑤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⑥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⑦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⑧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⑨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⑩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⑪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8.意外拔管的预防①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气管切开管固定带应系方结,固定节应系紧,与颈部间隙不应超过两指.②查气管插管深度,插管远端应距隆突2-4cm,过浅易脱出。

③颈部较短的肥胖者,如气管切开管较短,则头部活动时,易使导管脱出至皮下组织及脂肪组织中,引起呼吸道梗阻,此类应选用较长气管切开管。

④烦躁或意识不清者宜用约束带将其手臂固定防止拔管。

⑤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应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以防翻身或头部活动时导管被牵拉而脱出。

9.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有哪些?呼吸机高压报警和低压报警、呼吸机高通气量和低通气量报警、窒息通气报警、氧浓度监测报警、呼吸频率报警。

10.肺部听诊?翻身扣背注意事项?听诊:从肺尖开始:肺上部、肺中部、肺底部,从内而外、从上而下,两侧对比。

肺上部即锁骨中线第二肋,肺中部在锁骨中线第4肋间;肺底在锁骨中线第六肋,腋中线第八肋,腋后线第十肋。

①翻身扣背每1次/2-3h,顺序:从内而外、从下而上。

②扣背时勿叩在肾区和脊柱处,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肩胛部。

③时间:每次3-5分钟,频率120—180次/分。

11.肺部评估;.人工气道吸痰的指征?(1) 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

(2) 血压增高、脉搏增快。

(3) 气道内有分泌物增多。

(4) 听诊有痰鸣音、呼吸音增粗或杂乱、呼气音延长。

(5) 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值压力增高。

(6) 血氧饱和度下降。

吸痰有效的指征?(1) 痰鸣音减弱或消失。

(2) 气道峰值压力降低。

(3) 潮气量增加。

(4)血氧饱和度改善。

12.痰液黏稠度评价:痰液黏度分3 度:①1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较轻,如量过多提示湿化过度。

②II度(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有较明显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措施。

③III度(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内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提示有严重感染或气道湿化不足。

13.痰液观察的内容①痰量:每日痰量超过100ml为大量痰,提示肺内有慢性炎症或空腔性化脓性病变。

②颜色及性状:正常人偶有少量白色痰或灰白色黏痰;黄脓痰提示化脓性感染;③气味:痰液恶臭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14.气道湿化常用方法有哪些?气道湿化评价标准是什么?方法:①保证充足的液体供应;②使用加温湿化器;③湿热交换器又称人工鼻;④雾化吸人;⑤气道冲洗。

评价标准:1湿化满意①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者咳出;②人工气道内无痰栓;③听诊气道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④呼吸道通畅,患者安静.2湿化过度:①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②听诊气道内痰鸣音较多;③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杭;④可出现缺氧性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改变。

3湿化不足:①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者吸出:②听诊气道内有于鸣音;③人工气道内可形成痰痂;④患者可出现突然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