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1【卦序】:乾凿度曰:乾坤相并俱生,其次第不可序;天地之生万物,变化无穷,其先后不可序。
【卦体】:六画纯阳(不反对),乾本宫、错坤、综卦、内互、夕卜互、合互皆为乾,以九五为卦主。
乾之类有六卦:复、师、谦、豫、比、剥。
【卦德】:情刚性刚,情健性健。
【卦名】:乾。
说文:乾,上出也。
朱骏声云;达之仁者谓之乾,上达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
京房易传曰:乾象坚刚,天德之尊,故曰坚刚。
说卦:乾,健也。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欲使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所以不名天而名乾。
【卦义】:乾,健也。
刚也。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运行不息,应化无穷,居六十四卦之首,以示乾元创始,有开化万有之功能。
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领导卦,盖取其乾阳创始、坤阴资生之义。
乾卦具元、亨、利、贞四德。
刚健不息,六龙御天,与坤阴配合,一阴一阳,氤氲往来,所以成四时而育万物,造化神功,从兹肇端矣。
【卦用】:乾所以居六十四卦之首者,为其有刚健之德也,天而刚健,万物以育。
人而刚健,万事以成。
刚则不挠,健则不息。
方圆迭用,动静咸宜。
笃实光辉,高明悠久,人有此德,可以配天矣乾者。
由藏而之显也,阳刚升降,在上则显,在下则藏。
藏而能行,终必显大,显而益进,终必退藏,或显或藏,因时而异。
往来上下,消息盈虚,乾阳之大1乾卦,为八纯卦之一。
消息:四月。
大象:天行。
五行:属金。
用.遂于是乎见也。
【卦辞】:乾,元亨。
利贞。
经意:乾,卦名;元,大也;亨,即享字,祭也;利,即利益之利;贞,占问。
卦辞言:筮遇此卦,可举行大享之祭,乃有利之占问。
传解:传之读法是乾:元,亨,利,贞。
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
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卦相天,故以天之德释卦辞,资尤赖也。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谓大哉天德之善,万物赖之则有始。
坤彖传曰[至哉乾元,万物资生],谓至哉地德之善,万物赖之则生长。
易传认为,天地像男女,天创始万物,地生长万物。
三国志管辂传裴注载管辂别传引此三句而释之曰:统者,属也。
[乃统天],谓之万物属于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施,降也;品物,各种品类之物;流,动也,水动曰流,引申之,他物动也曰流,流形,运动其形体。
此二句言天有云行雨降,万物受其滋育,始能运动形体于宇宙之间。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集解侯果曰:大明,日也。
日为宇宙中最大之光明之物,故古人称之为大明。
1终谓日入,始谓日出。
[大明始终],谓日如日出。
六位,上下四方之位。
俞樾曰:尔雅释诂,时,是也。
按上时字,于是也,下时字,时间也。
成,定也。
[六位时成],尤谓六位是定。
日运行于天空,而后宇宙光明,天在上方,地在下方,日出处为东方,日入处为西方,向日处为南方,背日处为北方,于是上下四方之位乃定。
故曰大明始终,六位时成。
乘,驾也。
集解引荀爽曰:御,行也。
上古神话,日行于天空,乘车,车上驾六龙,其母羲和御之。
2余谓彖传借1象传:大明终始。
古人称日为大明。
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
郑注:大明,日也。
素间六元正纪大论:大明不彰。
王注:大明,日也。
并其证。
晋彖传:顺而丽乎大明。
大明亦谓日。
易传又称日为明。
离彖传曰:明两作,离。
谓日今朝出,明朝又出也。
晋彖传曰:明出地上,晋。
谓日出地上也。
明夷彖传曰:日入地中,明夷。
谓日入地中也。
是其证。
2彖传: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用日乘六龙之神话。
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初学用此神话,言日驾六龙以时运行于天空,故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非相信实有其事也。
此三句言,天有日之运行,以定天下四方,以定昼夜四时。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乾道,天道,即天象之自然规律。
(易传之言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皆甚简单而粗浅。
)变化指四时、昼夜、风云、雷电、霜雪、阴晴、寒暖之种种变化。
[各正性命],之主语是万物,性,属性,命,寿命。
万物如人与草木鸟兽虫鱼等皆受天道变化之支配,适应天道变化而运动,各得其属性之正,如鸟之能飞,鱼之能游。
亦各得其寿命之正,如蜉蝣之短,如龟鹤之长。
故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
保,保持;合,成也;大读作太。
太和非谓四时皆春,乃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之气皆极调谐,不越自然规律,无严寒,无酷暑,无烈风,无淫雨,无久旱,无早霜,总之,无特殊之自然灾害。
天能保合太和之景象,乃能普利万物,乃为天之正道。
故曰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首,始也;出,生也;庶,众也;咸,皆也;宁,安也。
此二句言天始生万物,人从而备有生活之物质,而万国皆安矣。
故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总之,彖传认为,天有元、亨、利、贞之德,故卦辞曰元、亨、利、贞。
天有云雨之行施,四时昼夜等变化,而皆有规律,保合太和之景象,故能始生万物,普利万物,使万物各得性命之正,运动于宇宙之间,以达到万国皆安之境。
然则天为善,是天德之元;天为美,是天德之亨;天能利物,是天德之利;天有正道,是天德之贞。
四者相结合而不可分割。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有二解,孔颖达曰:行,运动之称也。
王引之曰:行,道也,天行谓之天道也。
1两记天部上引淮南子曰: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
(此天文篇文,今本稍异。
)又引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疑是许慎注解)此乃古神话。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即用此神话。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维六龙于扶桑。
文选曹子建与吴季重书: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髻。
亦用此神话。
象传亦然也。
1象传:天行健。
天行有二解,孔颖达曰: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
万物壮健皆有衰怠,唯天运动解均通,以王说为长。
易传之中君子乃有才德之人,无论其有爵位与无爵位。
本卦是两乾相重,乾为天,本卦之卦象仍为天。
天道刚健,君子观此卦象,以天为法,从而自强不息。
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经意:初九,爻题也。
易经之爻题,以九字表明阳爻,以六字表明阴爻,以初、二、三、四、五、上表明六爻之顺序,自下而上。
全经同此,后不复释。
潜,藏于水中;用,施行。
勿用,尤今之所谓勿动。
潜谓之人隐居不出,静出不动。
故筮遇此爻,不可有所作为。
传解:与经意同,但以为龙比君子。
按易经皆从占筮的角度立言,而易传皆不从占筮的角度释经,此异点乃全书之通例。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传意:爻辞云,[潜龙勿用],因初九为阳爻,居一卦之下位也。
阳爻象龙,居一卦之下位象潜,故曰潜龙。
潜龙比喻君子隐居不出,静出不动。
故曰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经意:见读作现,大人,易经中是贵族之统称,龙出现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动与民间,人见之则有利,故筮遇此爻,利见大人。
传解:大人,易传认为是有大才德的人,无论其有无爵位,余于经意同。
象曰:见龙再田,德施普也1。
亨按此普字非普遍之意,当读作溥,《说文》:溥,大也。
溥,雨泽广大。
传意:爻辞云,[见龙未曾休息。
故曰:天行健。
古人不知运行者为地球及行星而认为运行者为天体、日月星辰皆附属于天之物,故有此说。
此一解也。
王引之曰:尔雅:行,道也。
天行谓天道也。
晋语:岁在大梁,将集天行。
韦昭注曰:集,成也。
行,道也。
言公将成天道也。
是古人谓天道为天行也。
天行健,地势坤,相对为文,言天之为道也健,地之为势也顺耳。
若解为运行之行,则与地势之势文不相当矣。
蛊彖传曰:同终则有始,天行也。
剥彖传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复彖传曰:叫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皆谓天道。
临彖传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与此同义。
同人彖传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亦谓乾道。
乾彖传曰:乾道变化。
与此同义。
此又一解也。
按两解均通,以王说为长。
1象传:德施普也。
亨按此普字非普遍之义,当读为溥。
二字古通用。
诗北山:溥天之下。
左传昭公七年引溥作普。
韩奕溥彼韩城。
潜夫论·志姓篇引溥作普。
老子:其德乃普。
普亦本普作溥。
皆其证。
说文:溥,大也。
雨泽广大为溥。
再田],比喻大人活动与民间,其德泽施与人者广大也,见此大人则有利。
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经意:君子,易经中是贵族与士的统称。
乾乾,勤勉努力;惕,警惕;若,语助词;惕若,尤警惕;厉,危也;咎,灾也。
爻辞言:君子昼则勤勉,夜则警惕,虽处危险,亦无咎灾。
传解:君子,易传中认为是有才德的人。
无论其有无爵位,余于经意同。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往来行之而不舍;道,正道。
传意:爻辞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言君子反复行道而不舍。
昼则勤勉不惰,夜则警惕反省,虽处危险,亦无咎也。
(言外之意,若所行非道,则有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经意:承上文,省去龙字。
渊,龙之安利所处。
龙或跃在渊,比喻人或活动在安利环境,自无咎灾,故筮遇此爻无咎。
传解:于经意同,但仍认为龙比君子。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传意:爻辞云,[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龙或跃在渊,比喻人或活动在安利环境,前进自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经意:飞龙在天,比喻大人居高贵地位,有所作为。
人见之则有利。
故筮遇此爻,利见大人。
传解:于经意同。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孔颖达曰:造,为也。
朱熹曰:造,作也。
传意:爻辞云,[飞龙在天],大人居高贵地位有所作为,人见此大人则有利。
故曰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经意:亢,读作沆,池也,沆龙,池中之龙。
悔,较小之不幸。
池中之龙实处困境,比喻人处困境,乃较小之不幸。
故筮遇此爻有悔。
传解:集解引王素曰:极高曰亢。
此解合于传意。
《文言》释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此谓亢龙比喻极高之位,而脱离臣民之统治者。
《文言》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止亡,知得而不知失。
此谓亢龙比喻极高之位,而骄傲自满之统治者。
然易传认为,亢龙是飞至天空极高处之龙,自逞其能,脱离云层,谓之位置极高之统治者,骄傲自满,脱离臣民。
如此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满也。
传意:爻辞云,[亢龙有悔],亢龙比喻位置极高之统治者骄傲自满,则不可长久也。
象传此释乃以上九之爻位为据,上九据一卦最高且满之爻位,象人居极高之位而自满。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经意:用九,汉帛书周易做迥九,按用当读作迥。
用九是乾卦特有的爻题,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
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
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比众人皆得志而飞腾,自为吉。
传解:首,首领,谓龙王也。
蜂有蜂王,蚁有蚁王,古代传说当是龙有龙王。
爻辞言:群龙出现,其中无龙王,但龙各有刚健之德!故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传意:爻辞云[见群龙无首,吉],因用九是乾卦六爻皆九,纯阳皆动,乃象[天德]。
六爻象群龙并出;各秉刚健之天德,其中不可能有龙王为之首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