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的及意义♦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旨在使学生认识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掌握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原理、机制、原则、制度、职能和方法。
了解商场战略与决策管理,熟悉购销、物流、资产、人力资源等经营要素具体的管理过程及方法,特别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课程讲授及学习方法♦综述法—宏观层面上理论探究及总体把握。
♦案例法—微观层面上个案分析及典型意义。
♦调查法—商业零售企业的实地调研考察。
♦研讨法—资料搜集、研究分析,讨论发言、相互学习,撰写报告、归纳整理,解决问题、探讨规律。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现代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一、现代商业企业1.商业企业的概念及发展:从事商品流通及劳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产生及发展~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现代商业企业的内涵:4方面(1)“四自”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2)企业法人:民事权利与义务;两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3)物质生产力、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
(4)三化三大: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大商业、大贸易、大流通。
二、现代商业企业的分类1. 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概念、特点、改革现状2. 大、中、小型企业:书P17 表1-2划分标准三、现代商业企业经营管理1. 概念:内涵~相互关联(1)经营~流通业务各环节的经济活动。
管理~对企业实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2)二者关系~管理为了经营,经营促进管理。
2. 时代特征:企业制度、规模经营、管理设施、人本理念。
四、现代商业企业的设立1 .有限责任公司:含义(按资产)、股东(2-50人)、零售注册资本(30万元)2 .股份有限公司:含义(按均等股份)、股东(5人以上)、注册资本(1000万元,上市5000万元)二者主要区别:按资产和按均等股份。
五、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突出企业三大效益,研究八种要素(人、财、物、信息、技术;责、权、利)有机结合优化途径的应用技术学科。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社会效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第二节现代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全书共分三大部分)1.导论部分:第一章概述相关概念及学科内容2.理论层面:第二、五、八、九章(环境与战略、资本运营、组织管理、业态管理)3.实务层面:第三、四、六、七章(采购、销售、物流、营运、人资、信息等经营要素管理)二、研究方法:1.唯物辨证法:西方理论的认识,改革实践验证。
2.理论应用—实务操作:调研,典型案例分析。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学模型描述、图表法、图象法(坐标系)、公式法。
第三节现代商业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一、基本概念1.机制: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有机组合形式。
2.管理机制: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3.管理机制的内涵:两类要素的有机组合资源要素:人、财、物、信息、技术~以人为中心生产关系要素:责、权、利~以责为中心4.管理机制作用:企业活力,竞争力,企业目标。
二、现代商业企业管理机制的形成1.外部条件:4个方面—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结构体系、运行方式及管理制度的总称。
(市场经济)—经济政策:国家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经济发展战略与策略。
(宏观政策调控)—政治体制:政府运行模式,政治体制改革—观念:企业观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观念~间接调节,为市场服务2.内部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形式: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独资公司—内容:三方面(董事长是法人代表)(1)产权制度:所有权、经营权(法人产权)(2)组织制度:体制~新老三会,明确关系—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职责)—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3)管理制度:组织体系、激励机制、财务制度、人本管理。
三、现代商业企业管理机制的内容1.约束机制:发挥调节、监督和控制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约束形式有3种—规范形式:纪律、原则、规程~预警作用。
—处罚形式:物质惩罚、行政处罚、舆论谴责。
—风险形式:竞争环境、风险设置。
2.激励机制: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激励方式有5种~理想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制度激励、精神激励。
3.竞争机制:按优胜劣汰规律在竞争中有机组合与发挥优势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形式~价格竞争:低价—占有市场份额(低级)非价格竞争:降低成本、优质服务、先进技术、优良环境(高级)重要意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要求。
确保企业活动的自主;提高企业素质与管理水平;活跃市场、满足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4.创新机制:将新的管理要素或其组合引入管理系统的过程和方式。
内容有4个方面(1)管理理念创新~ 全球战略: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本管理:情感、民主、人才、文化管理管理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管理(2)管理要素创新~ 企业文化:文化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知识产品和精神产品(3)管理方法创新~ 手段:人工---计算机手段决策管理:科学决策方法(4)管理组织创新:结构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
第四节我国零售商业业态一、概述1.业态:来源于日本~卖给谁(顾客)、卖什么(商品)、怎么卖(形式)——经营形式的状态。
2.我国关于零售业态的定义:(政府文件)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二、我国零售业态现状简介:八种主要业态(一)百货商店1.定义:在一个建筑物内设立不同的销售部门,以经销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纺织品、服装等日用工业品为主,满足消费者对时尚类商品的选择性需求,具有较大规模的零售企业。
2.产生:1852年法国-本.马尔谢商店。
零售业第一次革命(社会化大生产~规模化)。
3.特点:规模较大、素质较高,商品丰富、种类齐全,设施先进、管理规范。
(二)连锁店1.定义:在同一理念、规则、机制下,把众多分散店铺和企业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连锁经营以取得规模效益的一种业态。
2.产生:1859年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茶号。
零售业第二次革命(协同效应原理~规模效益)。
3.特点:是一种业态,也是组织形式(特殊性)。
四化~标准化(统一标准);专业化(购、销、配、服);集中化(商、物、信流);规范化(经营规范)。
4.分类:直营(总公司直接经营控制)、特许(加盟店~有独立经营权)、自愿(小店自愿联合归属一个总部)。
三)超级市场1.定义:采取顾客自我服务销售方式,主要经营食品、副食品、杂货日用品,特别是生鲜食品,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
2.产生:1930年美国-卡伦食品店。
零售业第三次革命(计算机信息管理~现代化)。
3.主要特点:经营商品(食品、生鲜)、自选货架、价格较低、计算机结算、有一定规模、购物环境整洁。
(四)购物中心1.定义:商店群的组合,提供综合服务(多功能~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的零售业态。
2.产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发展。
零售业第四次革命(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3.特点:突出商店群和多功能。
城市人口密集,生活重心向郊区转移,促进了郊区商业的繁荣。
(五)专业(专卖)店1.定义:专业店是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或几类有连带关系商品的商店。
专卖店是专门出售某一品牌商品的商店。
2.产生:19世纪后期在法国巴黎出现的珠宝店、时装店、化妆品店,为满足当时悠闲阶层和追求享受的女人的消费需求。
3.特点:满足专门选择性需求,有特殊的消费者群。
六)便利店1.定义:是以满足顾客日常生活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
2.产生:最早产生于日本,是为了满足职业男女的大众化需求而出现的。
(7-11便利店)3.特点:方便日常购物~距离近,商圈1公里;营业时间长。
(七)仓储商场1.定义:又称货仓式商场,是一种经营中低档大众化商品,廉价销售,满足人们经常性、日常性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
2.特点:规模大、低成本、低售价,仓场合一、批量销售,采用会员制锁定部分顾客,PB战略(自有品牌)。
3.与超市区别:商品、价格、选址、内部环境等4个方面。
(八)Shopping Mall(Mall)1.定义:意为特大型购物中心。
指在一个大型建筑物中或建筑群中,由统一一个机构管理、组织和规划,把诸多的零售商店服务机构按统一文化氛围组织在一起,以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的新业态。
2.产生:20世纪50年代美国(满足中上层消费者群体)。
3.特点:规模巨大,服务齐全,提供如漫步在长廊、广场、庭院般悠闲的生活享受。
例:北京金源Shopping Mall~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3000余个室内停车场,20余家主力店,600余家专卖店,100余家主题餐厅,10余家娱乐休闲场所。
第二章商业企业经营环境与战略第一节.商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一、经营环境分析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经营环境~企业外部周围因素和内部资源条件。
2.意义:发现机会、避开威胁、制订战略、实现目标。
二、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一般环境)(1)政治法律:政局、政策、体制、法律、法规(2)经济环境:经济体制、政策、结构、增长速度、生产力水平、市场培育(3)技术环境:新技术、高技术、创新发明(4)社会文化:社会结构、风尚习俗、文化教育(5)自然环境:资源、能源、气候地理、环境污染2.微观环境(特殊环境):领域、行业(1)现有竞争对手:基本概况、主要对手、对手动向(2)潜在竞争对手:企业进出壁垒(障碍)大小、规模、产品、资金、成本、销售(3)替代品厂商:与本行业产品功能价值相同或类似(4)购买商:购买商需求及讨价还价能力(5)供应商:供货能力及价格谈判能力三、内部环境分析1.物质环境: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2.企业文化:价值观、理念、行为、作风的集合体第二节市场调查与预测一、市场调查:以市场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活动。
1.调查内容(1)环境~经济、政治、科技、社会、资源等环境(2)消费者~类型、购买行为、产品因素、消费需求2.调查方法(1)文案调查法(二手资料):查阅文献获取资料(2)实地调查法(一手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跟踪、记录获取信息—询问法:通过询问获取信息~问卷调查、访谈—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市场试销3.调查步骤: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撰写报告4.调查报告(1)格式:3部分—前言~主题页(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主体~引言、调查概况、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结尾~参考文献、附件(统计表、访谈记录)(2)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参考价值(参考案例:第二章参考资料示例~ 调查问卷示例.doc、统计分析示例.doc、调查报告示例.doc )二、市场预测:分析、判断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