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原则(一)

谈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原则(一)

谈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原则(一)
摘要:如何选择活动的主题,代写论文既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

选题可以依据下述原则进行,即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深刻认识这些原则的意义,明确其要求,是选好主题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原则
如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进行过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的选题原则。

笔者认为,选题主要应有四个原则,即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深刻认识这些原则的意义,明确其要求,是选好主题的关键。

一、兴趣性原则
如果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原则比喻成筛子的话,那么,我们首先应拿起的这把筛子便是学习者的兴趣。

尊重学习者的兴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学习者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一般说来,学习者只能学到他所做过的事情。

如果学校情境提供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其事,从而学会有效地应对这些情境”。

可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科专家、教育家、哲学家、政府人员所编选的。

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编选者却很少从学习者自身兴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没有给他们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从而导致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在这样的境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作为学科课程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选择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学习者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进行。

贯彻兴趣性原则,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兴趣。

但在实践过程中,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

一方面,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有某些兴趣。

虽然信息时代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其他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或是大量有关学生兴趣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资料并没有很强的普适性,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参考。

这是因为,学习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即便从统计意义的角度看,不同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经历、成长阶段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的兴趣倾向。

如:农村的孩子可能会对现代化都市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而城市的孩子则可能喜欢研究环境保护之类的问题。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很大,这个问题就更需要引起重视。

所以,教师要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扎根于自己的学校甚至是在更小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以获得精准的信息。

另一方面,研究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做到细致而敏锐。

如:需要长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社交方式以及各种习惯;耐心地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谈,明确他们对一些事件的态度;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卷,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

有时为了更全面地获得信息,还需要进行分类调查,如将兴趣细分为家庭方面的兴趣、健康方面的兴趣、科技方面的兴趣等等。

由此可见,真正的用好这一原则需要教师们付出大量的劳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教师可能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的工作。

但这种付出是具有巨大价值的,因为它可以把大量的、非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都一一剔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大门之外。

二、指向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正成为了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儿童的兴趣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它们之中有许多又是怪诞离奇甚至是荒诞可笑的。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还不能完全依据于学习者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拿起第二把筛子,即对这些活动的主题加以分析、判断和引导,使其对学习者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向和研究价值。

那么,教师该如何对这些主题的指向进行正确的判定呢?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其一,主题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任何偏离了客观规律的主题都是毫无研究价值的。

例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一些兴趣由于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带有很明显的迷信色彩,想去研究“如何算命”;有的则出于好奇,想去研究“明星与绯闻”。

这些主题不但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相反还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这时,教师就必须加以制止和引导。

其二,对学习者参与活动所能获得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主题所具有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对预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察。

思考一下某个主题能够让学习者理解哪些方面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否对学习者当前或将来的生活有用;能够让学习者综合运用哪些技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够让学习者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或改变哪些态度;是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其三,通过对某些兴趣的分析,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问题,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例如,对某校初中年级的调查发现,有60%的男生沉迷于玩电脑游戏。

这样的结果是否表明学校应立即开设与电脑游戏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此时,教师应能很快地意识到,问题在于这些男生对电脑产生兴趣的范围太狭窄了,所以急需为他们设置一些除游戏以外但与电脑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网页制作、FLASH动画等,以拓宽他们对电脑的兴趣。

诚然,对于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活动最有价值、学生怎样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常识、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信仰有关。

所以,对主题的指向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