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解析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用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的陈述句,但表述教学目标最困难的是对行为动词的选用,一般说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会不同。

(一)知识目标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规律、方法、过程、科学事实等。

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等。

例如:
写出原子序数1到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识别单向阀与普通节流阀的图形符号。

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理解”:用于抽象事物,是对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性认识。

行为动词如:解释、描述、说明、整理、比较等。

例如:
解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说明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及尺寸关系。

区分所给材料中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

描述夹紧三要素: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零件的影响。

(3)“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或推断。

转换指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推断指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行为动词如:设计、撰写、评价、计划、总结、证明、说明、判断等。

例如:
把基本视图改画成半剖视图。

(转换)
根据电动机正反转线路原理图绘制出安装接线图。

(转换)
用框架图或图表等其他方式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

(转换)
说明地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地影响。

(推断)
分析判断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

(推断)
(二)能力目标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必须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相应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

因此,表述的能力目标中一定要包括某项学习活动以及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行为动词如:完成、模仿、操作、熟练操作、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灵活应用、测量、计算等。

例如:
根据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培养记忆、思维能力)
根据课文,设计小品并表演。

(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模仿教师,做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能熟练地做出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

(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根据任意物质的分子式,能计算某元素的百分含量。

(培养思维能力)
运用石灰石中氧化钙的测定原理,设计实验过程。

(培养思维、想象、创造能力)
根据定距环的零件图和实际生产条件制定装夹方案。

(培养思维、创造能力)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涵盖广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因此,其行为动词也相应的要使用“体验性”的动词。

体验性动词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参与等;(2)反应:认同、体会、关注、遵守、赞赏等;(3)领悟:初步形成、养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等。

例如: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体会安全的重要,初步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工具摆放整齐,初步形成规范意识。

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

亲历倒闸操作的全过程,感受制度的严格,初步形成规范的安全操作意识。

感受实际操作的乐趣,发展职业兴趣。

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规范意识。

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
诸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材料总结整理能力”、“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使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训练学生简洁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由于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这样的表述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目标。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目标的陈述句中不能出现诸如“培养学生…”、“训练学生…”、“使60%的学生达到…”等词句。

(二)行为动词一定要准确、明确、可测
所谓行为动词准确是指行为动词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如对具体的事实只需要了解,针对《再别康桥》作者的目标,可以制定为“了解(或知道)《再别康桥》的作者”,即要求记住《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而不能制定成“掌握《再别康桥》的作者”,再如对英文单词、元素符号或名称、某矿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等具体的事实只需要记住,没有理解或掌握的意义,属于知识目标中的“了解”水平。

如“掌握车刀切削部分的名称”、“掌握石灰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等都是行为动词不准确的目标。

所谓行为动词明确、可测,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可测量的的。

像“学习”、“了解”、“理解”、“掌握”等抽象动词,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自然教学效果不同,将会给教学带来随意性,给评价带来困难,应尽量避免使用。

如“学习照明电压、灯具的选用”、“理解元素周期表”等都是不可测目标。

(三)教学内容一定要具体
所谓教学内容要具体,就是要表述出教学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如某教师的课题是《安装开关、插座》,能力目标为“能够正确安装开关、插座”,这样的表述中缺少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正确安装开关插座的前提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正确安装开关插座?先把这些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找出来,再用适当的行为动词组成陈述句,这才是具体的教学目标。

当教学内容过于宽泛时,如“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成语”等,到底“提高”多少?掌握的“更多”是多少?都没有标准,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给评价带来困难。

(四)目标要有层次,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

制定目标时,最好先确定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出目标层次,一般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提高目标部分学生能达到,避免诸如“通过加工一个标准零件培养耐性”、“掌握职业道德和行业操作规范”等空泛、大而无当、实际上难以落实及评价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