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A.CO2B.CO C.CO和CO2D.CO2和O22.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6.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Cl2 B.NaCl C.HClO D.KClO3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 B.46 C.92 D.96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10.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A.2O B.O2C.O2―D.2O2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1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 N P Qt1时的质量/g519317t2时的质量/g233x51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13.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16.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A.H2B.ClH C.HCl D.ClO217.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18.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1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20.实验室用装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
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接触和____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_______。
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①~⑥序号)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⑤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2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______.(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______.23.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甲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用该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3)实验室用E装置来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由于该反应十分距烈,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图甲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5)图乙所示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下列有关它的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B.瓶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C.瓶内装入适量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D.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a端管口通入25.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
他对“果冻蜡烛”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1)(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步骤现象分析①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_;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CO2)(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2)(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理由:________26.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实验分析】(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甲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组(填“平衡”或“不平衡”)律乙组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③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丙组④,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3Fe+2O2Fe3O4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27.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
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