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1)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1)

2014年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海淀21.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 )和氧化铜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溴化银应避光保存B .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C .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D .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22.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 .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C .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D .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23.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图示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1/5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24.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 .该样品已完全变质B .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浅色镜片 深色镜片 浅色镜片 AgBr强光Ag Br 2CuO (催化) 暗光AgBr生石灰样品一定量的水 搅拌、过滤液体乙白色固体甲 液体丙酚酞溶液稀盐酸 气体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25.某同学欲测定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a g样品溶液,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A.加入过量稀盐酸,称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1 gB.加入过量浓盐酸,产生的气体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2 g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3 gD.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为m4 g西城21.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广口瓶内盛放的药品用途A 浓硫酸干燥氧气B 水收集氧气C 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2中混有的CO2气体D 石灰水检验CO2气体22.适当提高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可增大农作物中葡萄糖(C6H12O6)的含量。

这一过程可表示为: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下列关于该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葡萄糖属于糖类C.适当提高CO2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2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5 g 甲、乙,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25.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 mL气体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 g光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体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 g固体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 g东城21.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 物质形成溶液的pHB. 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苛性钠食盐硫酸大 N2 NO NO2 高溶液的氮元素的化合价C. 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D. 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Al Si O 高 Fe Cu Ag 弱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金属活动性22.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 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 pH试纸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 硫酸铜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 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2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24.关于下列坐标图的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甲表示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乙表示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丙表示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D.丁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25.“碳捕捉技术”是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并将CO2分离、储存,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实现CO 2零排放B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C .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 .“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昌平21.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 .氧气和空气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C .甲烷和空气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23.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A.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C. 图I 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D. 图II 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4.向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 3+3NaOH Fe(OH)3↓+3NaCl。

x 轴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 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是 A .混合液中H 2O 的质量 B .混合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储存CO 2高温分解 CO 2含量高的气体 反应并分离 捕捉 CO 2含量低的气体 CaO弹簧夹C.混合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5.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房山21.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

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

有关“氮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5”是一种固体 B.“氮5”是一种单质C.“氮5”由5个氮原子构成 D. “氮5”具有可燃性22.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盛有饱和石灰水,大烧杯中盛有试剂X。

将试剂Y加入到大烧杯序号试剂X 试剂Y 小烧杯中的现象A 水硝酸铵产生白色沉淀B 水浓硫酸无明显变化C 盐酸碳酸钠无明显变化D 稀硫酸镁条产生白色沉淀23.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上的内容如右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品牌矿泉水为混合物B.该品牌的矿泉水一定呈酸性C.“锶、钠、钙、镁、钾”属于金属元素D.饮用该矿泉水可以为人体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2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方案A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盐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水质主要成分(mg/L)和酸碱度偏硅酸:25-50 pH:6.5-8.5锶:0.20-0.50 钾:3.0-4.8钠:28- 48 钙:15-30镁:8-18饱和石灰水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得到一氧化碳D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固体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依次滴加足量水,振荡试管,固体溶解的是碳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

2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21.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关于图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6:32:44:18C.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减少22. 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A.金属单质 B.碱 C.金属氧化物 D.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固体不溶解,液体pH几乎没变化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23. 小新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右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此时又无更多的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24.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C.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锌、镁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至原温25.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0.8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