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1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1.2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1.3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4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2.1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平面设计的发展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2.2 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出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3.1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3.2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工艺美术”概况
(2)英美两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表现
3.3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新艺术运动概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国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主要的平面设计师及作品、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意义
案例四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与形成
4.1 现代平面设计产生的根源——现代艺术
4.2 现代平面设计的探索:早期人物与流派
(1)现代平面设计探索的早期人物
(2)现代平面设计探索的设计流派
4.3 现代平面设计的形成
(1)一战前后的平面设计与战争海报设计
(2)“构成主义”
(3)风格派
(4)装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发展的两条道路、彼得·贝伦斯及其设计、格拉斯哥派、维也纳分离派、构成主义、风格派的特点及主要人物、“海报风格”及其特点、“装饰艺术”运动中平面设计的特点
案例五
包豪斯与包豪斯平面设计风格的形成
5.1 包豪斯理想的萌芽
5.2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5.3 包豪斯设计探索的延续
教学重点:包豪斯在设计和教育改革方面的历史意义、格罗佩斯及包豪斯主要职员、包豪斯的平面设计
案例六
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与表现
6.1 现代平面设计基础
6.2 欧洲的现代平面设计
(1)通用性视觉语言的设计研究——图表设计
(2)荷兰现代平面设计
(3)瑞士现代平面设计
6.3 美国的现代平面设计
(1)美国早期的平面设计探索
(2)新移民新设计
(3)美国本土现代平面设计
(4)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
(5)美国的“新广告”设计
教学重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美国平面设计的特点、美国本土设计师
案例七
企业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设计
7.1 视觉识别的起因及历史演进
7.2 企业形象设计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发展
7.3 日本企业形象系统及东西方企业形象设计的不同模式
教学重点:视觉识别的起源和容、奥运会的标志设计、
案例八
二战后观念设计的表现
8.1 “观念形象设计”的产生
8.2 波兰的海报设计
8.3 美国的“图钉”风格与个人探索
8.4 “心理变态海报”——怪诞海报风格
8.5 欧洲的“视觉诗人”派
8.6 第三世界国家的海报
教学重点:观念形象设计的特点、图钉风格、怪诞海报、视觉诗人
案例九
当代世界平面设计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9.1 当代世界平面设计的状况
9.2 丰裕时期的欧美设计
(1)英美的波普设计
(2)德国的新理性主义设计
(3)意大利的激进设计
9.3 二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
9.4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平面设计
9.5 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
(1)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与趋向
(2)超人文主义和超平面设计
(3)后现代主义的主要风格流派
教学重点:国际主义风格的缺点、波普设计、日本平面设计特点、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后现代主义的主要风格流派、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案例十
信息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10.1 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带来的革命
10.2 平面设计与消费文化
10.3 平面设计与未来
教学重点:电脑和网络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未来的设计应满足的需求
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媒体。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为主,其他教材和媒体为辅。
因教学容涉及大量平面图像和广告,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如图片、动画、视频等。
学生主要学习文字主教材,首先全面理解和掌握主教材的基本容,然后参考其他辅助教材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强调学生自学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课堂讲解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提高阶段,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开展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学生则应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在教学组织上可采取“个体自主学习”、“教师重点讲解”、“课堂(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和案例调查”等多种形式。
特别是“作业练习和市场调查”这一教学环节,由于本课程理论容较多,需要联系实际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全面掌握。
因此,平时作业和案例调查非常重要。
为此,要求学习者必须认真完成本课程的作业和实践。
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更新,设计史课程所包含的容在不断更新,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设计的最新动态和作品介绍,使教学容更贴近实际。
三、平时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本课程每学期将安排两次以上的平时作业,主要为设计相关作品的调查研究和评论分析。
学生应当按照要求完成平时作业。
作业例题
作业一:设计师(设计流派)介绍
要求:
1、学生通过教材以外的途径调查搜集某一设计师或设计流派的相关资料,包
括文字和图片。
2、将资料整理成一篇介绍,可以是Word或PowerPoint形式,排版图文并茂、
整洁美观、容充实,可交电子文档。
3、独立完成或分小组完成,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
作业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
演讲展示,演讲时间3~5分钟。
(作业成绩可从以下几方面评定:介绍容、作业排版、演讲效果。
)
作业二:美术馆(或设计相关展览)参观感想
要求:
1、选择本学期中比较合适的艺术、设计或其他相关主题的展览,配合课程容,
组织学生前往参观。
2、参观过程中做好记录,如展品的照片、介绍和当时的感受。
3、参观结束后结合课程容写一篇感想,围绕一个展览主题,可重点讲述某些
展品,不少于1000字。
作业三:品牌广告调查
要求:
1、选择某一知名品牌,调查其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并收集其主要的广告
资料。
2、根据调查总结该品牌的主要目标市场和顾客类型。
3、分析该品牌广告的主要风格,并评价这种风格是否能够吸引目标市场中的
顾客?广告的效果如何?
4、根据以上容写一份报告,以第三点为主要容。
5、分小组完成,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
报告不少于2000字,word格式,排版
图文并茂、整洁美观,可交电子文档。
6、作业完成后可挑选优秀者进行课堂讨论。
平时作业的成绩按百分制记载。
未完成作业者,记为0分。
平时作业成绩算入平时成绩。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由平时成绩与课程结业考试共同组成。
●两次平时作业成绩和上课表现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未完成50%以上作业者和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半开卷考试。
卷面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试卷采用百分制,试题类型和容可参考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平时作业的折算成绩与卷面折算成绩之和满60分者视为达到课程考核及格标
准,可取得本课程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