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初中历史教案-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
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时间】
【地点】七年级(3)班
【课题】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
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
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
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具】小黑板(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
世”,P13
2、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P10
导入新课:
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请看P1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
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
(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善
(老师简介)1、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进士科主要考核内容的变化:时事策论/隋炀帝、加试经史/唐
太宗、加试杂文/唐高宗、诗赋/唐玄宗思考下列古文的含义: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思考P16“动脑筋”:
(有,填空题。
)
思考P18“活动与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观点,
(不妥,熟悉朝廷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但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
二、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