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的校验方法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的校验方法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的校验方法
1-(13)
16.1 概述
16.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灌砂筒、标定罐、量砂。

16.1.2灌砂筒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16.1.3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和200mm两种,上端周围有一罐线。

16.1.4量砂:粒径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16.5 技术要求
16.5.1灌砂筒外观质量要求: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的开关(薄铁板)可使砂通过圆孔自由落下。

开关将筒底堵塞时,砂立即停止下落。

16.5.2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内壁无残缺破损及变形等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

16.3 校验用参考器具
天平:称量50kg,感量1g。

16.4 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
灌砂筒的外观质量、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量砂的
密度等项目的校验。

校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
16.5 校验方法
16.5.1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用台秤称量法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用水确定罐的的容积计算量砂的密度。

16.5.2 目力观测灌砂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16.5要求。

16.5.3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校验
16.5.4在储砂筒内装满砂。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

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

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 s,准确至1g。

16.5.5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积的砂。

16.5.6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

最后取其平均值m2,准确至1g .
16.5.7确定量砂的密度ρs(g/cm3)
16.5.8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3)
①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
罐质量m7,准确至1g。

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外壁。

将一直尺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触直尺。

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8。

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

标顶罐的体积按下式计算:
V= m8- m7 。

②在灌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取下灌砂筒,称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③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准确至1g。

④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 a(g): m a= m1- m2- m3
16.5.9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密度ρs(g/cm3):ρs=m a/V
16.6 校验结果的判定处理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则该仪器判定为合格。

同时在校验记录表中填上校验出的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以及量砂的密度;校验完毕填写校验记录表。

16.7校验周期
根据使用频率,为1年。

16.8 记录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校验记表
16.9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
JTG E40-2007的相关要求
公路试验检测仪器自校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校验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