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条红线 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改革发展“路线图”

一条红线 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改革发展“路线图”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改革发展“路线图”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张旭东、刘铮、罗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并令人瞩目提出了做好工作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正在审议和讨论报告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路线图”。

释放动力:一条“深化改革”红线贯穿九大任务“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报告中的众多改革举措令人振奋,这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说,这凸显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这在九项重点工作中排名第一位,其中的“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这五大类改革举措,可谓力度空前。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报告中发出了这样清晰信号。

从报告第二项至第九项,“改革”二字也始终贯穿其中。

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到“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从“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些囊括政府、产业、企业、个人等不同领域的系列改革举措在报告中明确,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务图”也由此清晰凸显。

设定区间:一个“合理区间”确保经济稳中向好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复杂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如何共同推进引人关注。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则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根据报告安排的今年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为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物价控制在3.5%左右,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由此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大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设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也就是划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调节的预警线。

这意味着,只要处在合理区间内,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

代表们认为,合理区间的明确提出,消除了市场上一度出现的对政策底线的猜测,发出明确的预期信号。

“宏观政策要把握好‘度’,合理区间就是对‘度’比较好的把握,不能对下行压力坐视不管,但过于频繁地调整宏观政策,反而会干扰市场信号,扰乱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企业所担心的。

未来的宏观政策,要继续把握好这个区间和原则。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

明确方向: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双目标”齐头并进“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这分别指明了经济发展中两个不同层面的努力方向,这将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经济社会发展是漫无止境的长跑,比的不是短期速度,而是耐力,是可持续发展,真正惠及民生。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这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两项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对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改革领域进行了部署。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些沉甸甸的改善民生举措令人期待。

“明确房地产调控新思路、提出向污染宣战、部署精准扶贫……这一系列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民生问题,报告中都一一给予回应,彰显了政府工作的民生情怀。

”杨子强代表说。

从六大指标看2014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铮、张辛欣、刘美子、叶前)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

这些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指标一】增速7.5%: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说。

“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

在中国经济已经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

【指标二】CPI控制在3.5%:物价涨幅有望保持温和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

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

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指标三】13500亿元赤字: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债务风险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

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

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指标四】M2增速13%左右: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

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关键是要把货币存量的一池活水用好。

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新的民营银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指标五】进出口增长7.5%:贸易大国稳外需防波动刚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而去年实际增长了7.6%。

“对今年外贸形势总体持谨慎乐观。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提醒,新兴市场出现减速,一些国家出现动荡,中国出口仍可能会遇到一些波动。

【指标六】新增就业1000万:就业“加码”有利民生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

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77次出现“改革”说明了什么?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史卫燕、周畅、王建、曹国厂)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梳理发现,“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

”听完报告的谢子龙代表说。

许多人大代表都表示,报告中77次出现的“改革”,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方向:改革路线已明晰“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啃下“硬骨头”的方向明确、任务艰巨。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的学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清晰而明确,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解决中国当前问题仍要向改革要出路。

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已经掀起,正在汇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再次明确,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报告对改革创新做出了总体部署,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切中要害。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鹏煤化竖炉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其说。

——决心:深化改革不动摇“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铿锵有力,体现的是深化改革毫不动摇的决心。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改革的决心之大,震撼人心。

“77次出现的‘改革’,凸显的是想干事的信念、能干事的信心,更宣誓了干成事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说,报告中不仅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而且特别指出“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这种力求规范政府行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做法,体现了要改变部分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的巨大决心,必将使广大老百姓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把经济的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表明了中央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下行压力,但有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困难和保持平稳增长。

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希望:改革红利百姓享“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