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开题报告

基础开题报告

国外大量出现独立基础的国家是美国,芝加哥被称为“高层建筑之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独立基础在国内的技术越来月成熟,如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及地基土共同作用的设计理论和某些设计方法等。与国外相比,在施工检测,施工设备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就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后期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深基坑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20来我国基坑技术发展迅速,到80年代城市的高层建筑基本已有地下1~3层的地下室。这样深基坑的技术也逐渐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基坑围护主要有桩式和墙式两种。桩式结构国内使用的较少,主要用在钻孔桩、人工挖空桩中,而墙式一般在地下连续墙中使用。
5
5.1设计总说明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基处理方案及基础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名称;若采用桩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采用的设计荷载;
(3)所选用的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等;
(4)场地地下水对钢筋具有微腐蚀性,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5)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
(6)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
(7)本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式及荷1)钻孔灌注桩
表1各建筑物相关参数
拟建建筑物
层数/高度(m)
室外地坪标高(m)
地下室层数
基底标高(m)
住宅
17F/49.9
63.50
1
58.70
3
深圳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简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人最舒适温度 18℃—22℃),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0.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最冷的一月平均温:15.4℃(平均最高:20℃,平均最低气温:12℃,天气和暖,冷空气侵袭时有阵寒)。最热的七月平均温:28.8℃,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上述三种桩基础进行综合比选,得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5.3 地下室平面布置
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所处具体的地理位置,结合地下室功能和相关规范要求、使用年限进行合理的地下室的布局设计。
5.4 基础计算
(1)地基处理: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2)荷载计算,确定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
3.3.4第四系残积层(Qel)
⑧粉质黏土:砖红色、紫红色、黄褐色,由侏罗系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粉砂,稍湿~湿,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坚硬状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除少数钻孔未有揭露外,该层在整个场地内广泛存在。该层揭露层厚1.40~10.70m,平均厚层4.25m。层顶埋深1.10~9.10m,层顶高程53.91~62.75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实测锤击数为15~28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14~23击,平均值18.2击,标准值17.4击。
在工程建设中,多高层建筑的基础及地下室设计对保证工程安全和控制工程造价都至关重要。合理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和各种资源,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形势。而对于个人,进行基础及地下室设计能让我更好的了解地基基础和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过程和步骤。了解到地基和地下室在当今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地位和发展情况。此外在设计的过程还能培养自己谨慎小心的性格。
2.
地下室及基础工程已作为土木工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各国对其的研究的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以下是国内外研究基础的情况。
地基基础发展到今天其型式已有很多而且按不同的方法分可以分成不同的基础,其中按构造分就能分为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在9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独立基础在国内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基础属于地下工程即使经过多年的研究且施工工艺较为成熟的基础形式,如果不对重点问题重点控制,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和悦大厦地下室及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师
单 位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高层建筑遍布各地。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过程中,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城市空间基础建设都伴随有地下室的修建,而在工程建设中基础是整个建筑物上下结构连接的关键纽带,因此地下室及基础的设计尤为重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室及基础工程约占总投资和相应施工工期的很大一部分,从此也可以看出地下室及基础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合理优化的地下室及基础设计,对于保证安全,节约投资和降低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圳市依山临海,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深圳市现有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5.25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资源总量6.5亿立方米/年,年可开采资源量1亿立方米。天然淡水资源总量1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和广东省的1/3和1/4。
3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3al+pl)、第四系沼泽沉积层(Q3h)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砂岩(Jt)。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3.3.1第四系人工填层(Qml)
人工填土:为杂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黏性土、建筑垃圾、强风化岩块组成,局部不均匀含有中、微风化砂岩碎石、块石。硬质物大小混杂,粒径为2~20cm不等,硬质含量为30~70%。堆填时间较短,呈松散状态。该层在整个场地内普遍存在。人工填土揭露层厚1.10~6.90m,平均层厚2.84m。
4
1、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2、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3、 《地基基础设计手册》
4、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6、《工业与民用建筑毕业设计手册》
7、 现场及周边的环境情况。
8、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
9、 广东省及深圳市现行的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有关政策、文件规定。
10、国家相关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2)箱型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3)筏型基础
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⑨-3中风化砂岩:灰褐色、青灰色,岩芯主要呈块状,部分为短柱状,裂隙很发育,合金钻进困难。该层属较软岩~较硬岩,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类。该层在部分钻孔内揭露。揭露层厚0.50~6.60m,平均层厚2.95m。层顶埋深12.00~30.10m,层顶高程32.38~52.45m。
⑨-4微风化砂岩:深灰色、灰绿色,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为短柱状。属较软岩~较硬岩,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Ⅳ~Ⅴ级。仅在高层建筑钻孔内才钻至该层。揭露层厚5.40~11.60m,平均层厚7.57m。层顶埋深15.00~32.60m,层顶高程29.58~49.45m。
这些是基础中极小的一部分,从中就可以看出来基础的发展是多么的漫长。基础发展中还有很多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潜心的研究。
3.
3
拟建和悦大厦场地位于深圳市平湖街道华南城东北侧,富安大道与平安大道交汇处的东北角。项目内计划兴建1栋17层的高层,地下室一层(设计为停车场),深度约5m。场地大致呈矩形,东西长190.6~196.9m,南北宽113.4~128.8m。场地北、东侧为多层厂房和居民住房,西侧为平安大道,南侧距富安大道约60m。建筑物基本情况见表1:
钻孔灌注桩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缩径、断桩、桩身孔洞和"烂桩头"等质量问题。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灌注砼时桩孔易坍孔,在该地区基础设计时应少使用;预制桩的承载力由桩端承力和桩侧摩擦力组成,由于软土不易固化,降低了桩的侧摩擦力,使桩在工程使用中不安全,因此该地区基础设计时也应少使用。根据施工实例统计,沉管灌注桩基础是沿海软土地区好的基础设计形式,桩设计承载力和施工成桩质量均好控制,对于沉管桩较能保证质量的桩长范围为Φ400mm在16m以内,Φ500mm在18m以内较合适,桩距最好在4d左右。
3.3.5侏罗系砂岩(Jt)
侏罗系砂岩:深灰色、灰绿色,胶结物为泥质、铁质及钙质,细粒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其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四个风化带。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⑨-1全风化砂岩:黄褐色、紫红色、红褐色,岩芯呈坚硬土状,原岩已基本上风化成黏土,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局部夹强风化薄层和中风化岩块,手捏有砂感,无塑形。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标准(下同):该层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该层在整个场地内分布广泛,除少数钻孔未有揭露外,绝大多数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00~12.40m,平均层厚4.19m。层顶埋深1.60~14.50m,层顶高程46.08~62.8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5次,实测锤击数为40~47击,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为30.2~40.3击,平均值36.2击,标准值34.8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