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维生素和辅酶-(2)PPT课件
维生素和辅酶-(2)PPT课件
NH2 N H3C N
ClCHale Waihona Puke 2 N+H C2 S
CH3 CH2CH2 OH
嘧啶环
噻唑环
-
3
2. 辅酶结构 在硫胺素激酶(thiamine
kinase)催化下, B1 与ATP作用转化为焦磷酸 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
硫胺素激酶
硫胺素 + ATP
Mg2+
TPP+ + AMP
CH3OH O
O
CH2 C CH C NH CH2 CH2 C OCO HOH
OH CH3
pantothenic- acid
13
2. 辅酶结构 — 辅酶A(coenzyme A, CoA)
泛酸
巯基乙胺
活性 基团
3′, 5′- ADP
-
14
3. 辅酶A的功能
在辅酶A分子中有一个活泼的活性基团—巯基 (-SH),它通过硫酯键(C-S)与酰基结合, 形成酰基辅酶A(acyl-coenzyme A)。
COOH
CONH2
N
N
尼克酸
尼克酰胺
(pyridine-3-carboxylic acid)
(3-pyridine carboxylic
-
acid amide)
17
2. 辅酶的结构
Vpp组成的辅酶有两种:
①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简写为: NAD+),又称:辅酶I(CoI)
辅酶A是酰基的载体,是转酰酶的辅酶。
-
15
4. 分布及缺乏症
泛酸分布很广,未发现有典型的缺乏症。
-
16
四、维生素pp(VB5) 1. 维生素pp的化学结构
Vpp(prevent Pellagra factor 抗糙皮病因子) 旧称B5,为吡啶的衍生物,包括两种 :
尼克酸(烟酸)(nicotinic acid) 尼克酰胺(烟酰胺)(nicotinamide)
1.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 A、D、E、K等。 2. 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的功能:
1. 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调 节作用。
2. 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 调节作用。
-
2
一、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 1. 维生素B1的结构
B1又名硫胺素(thiamine),包括嘧啶环和 噻唑环两部分: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 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不 能合成它们,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需要量仅几个mg或几个 μg ,又称为微量营养物。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avitaminosis)。
-
1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结构多样化,无共同性,一般根据其 溶解性质将其分为两类:
②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简写为:NADP+),又称:辅酶II(CoII)
-
18
NA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P+
PO3H2
nicotinamide adenine
CH3
NN
OH
CO
CH3
NH
N
C
O
黄素单核苷酸(FMN)
② 黄色腺嘌呤二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
8
FMN
AMP
FAD
黄- 色腺嘌呤二核苷酸
9
3. 辅酶的功能
在异咯嗪环的第1和第10位N原子上可逆地 加氢和脱氢,作为氧化还原酶的辅酶(脱氢酶 的辅酶),起递氢作用。
烟酰胺。 Vpp能维持神经组织的健康。缺乏时 表现出神经营养障碍,-出现皮炎,癞皮病。21
五、维生素B6与磷酸吡哆醛 1. 维生素 B6 的化学结构
包括三种:
吡哆醇(pyridoxine) 吡哆醛(pyridoxal) 吡哆胺(pyridoxamine)
C CH HO2OH
HO
CH2 OH
H3C N
缺乏VB1时表现出能量代谢障碍,血、尿及 神经中的丙酮酸浓度过高,表现为多发性神经 炎、皮肤麻木、心力衰竭、四肢无力、下肢水 肿等症状。临床称脚气病。
-
6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1. 维生素B2的结构
B2又叫核黄素(riboflavin),由核糖醇和 6,7- 二甲基异咯嗪两部分结合而成。
CH3 CH3
- dinucleotide phospha19te
3. 辅酶的功能
各种脱氢酶的辅酶,每次结合2个氢原子。
-
20
NAD+
+2H
NADP+
-2H
NADH + H+ NADPH + H+
H
CONH2 +2H
+
N
- 2H
R
2H →H - + H+
4. 分布及缺乏症
HH
N
CONH2
+ H+
R
广泛分布,色氨酸(玉米缺乏)可转变为
OHOHOH
O
CH2CHCHCHCH2OHPOH
NN
OH
CO
NH NC
O
核黄素[ 6,7-二甲基-9-(1-′-D-核糖醇基)异咯嗪 ] 7
2. 辅酶结构
由核黄素组成的辅酶有两种: ① 黄色单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
OHOHOH
O
CH2CHCHCHCH2OPOH
泛酸旧称B3,亦称遍多酸(pantothenic acid),是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的维生素。
1938年由Roger Williams(Robert Williams 的兄弟,硫胺素结构的建立者)从酵母及肝的 提取液中首次分离。
1. 泛酸的化学结构
泛酸由, - 二羟基 - , - 二甲基丁酸与一分 子 - 丙氨酸通过酰胺键缩合而成:
NH2 N
ClCH2 N+
CH3
OO
H3C N
S CH2CH2 O P O P OH
OH OH
硫胺素焦磷- 酸(TPP+)
4
3. TPP+ 的功能
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参与α- 酮 酸氧化脱羧作用和转酮基作用。
-
5
4. 分布和缺乏症
B1广泛分布于种子的外皮中,酵母、肉、一 些蔬菜中也较丰富。
-
10
H3C H3C
R
1
N N O +2H H3C
N
10
NH -2H
O
H3C
R H
NN O
NH N HO
FMN or
FAD
+2H
FMNH2 or
-2H
FADH2
-
11
4. 分布和缺乏症
核黄素分布比较广泛 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主要 症状为口腔发炎,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
12
三、泛酸
吡哆醇(pyridoxine)
CH CO H2NH2
CCH H22NNHH22
HH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