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化第4章第4节课糖代谢PPT课件

最新生化第4章第4节课糖代谢PPT课件


ATP
磷酸戊糖
有氧 H2O+CO2
核糖
+ NADPH+H+
途径
葡萄糖 糖酵解 丙酮酸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
无氧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目录
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 物 糖 消化,
吸收
氧化 分解
CO2 +生
非糖物质
血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草酰乙酸
NADH+H+
PEP
羧激酶
NAD+ NAD+
苹果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线粒体)
羧激酶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Glu ATP G-6-P AD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羟丙酮
3-磷酸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1,6-二磷酸果糖
ADP 丙酮酸激酶 P
丙酮酸羧化酶 丙氨酸
ATP
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乙 酰 CoA
饥饿
目录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饥饿时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最主要)
空腹12小时后血糖的来源全部依赖糖异生。 原料:氨基酸、甘油、乳酸
(二)补充肝糖原(三碳途径);
以C-14标记葡萄糖输入人体,证实只有小 部分葡萄糖合成糖原,大部分通过外周组 织分解为乳酸、丙酮酸后再异生为葡萄糖 合成糖原。
由不同的酶催化其 单向反应,称为底
果糖二磷酸酶-1
Pi
物循环。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ADP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
ADP+Pi
GTP
丙酮酸羧化酶
CO2+ATP
磷酸烯醇丙酮酸
草酰乙酸
羧激酶
GDP+Pi
丙酮酸
PEP +CO2
ATP
丙酮酸激酶
ADP
目录
二、糖异生的调节
酶活性相等时,又称无效循环。
脂肪、氨基酸等
目录
概述:
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 *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目录
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
生化第4章第4节课糖代谢
KEY: G-6-P的代谢去路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G(补充血糖/糖异生)
G-6-P
F-6-P
(进入酵解途径参与
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G-1-P
UDPG
葡萄糖醛酸 (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
Gn(合成糖原)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⑵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丙酮酸异生为 葡萄糖的过程,最终生成葡萄糖或糖原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目录
葡萄糖-6-磷酸酶 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果糖双磷酸酶-1
糖原
糖 酵
1,6-二磷酸果糖
NADH+H+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DP
AT
甘 油P
ATP

3-磷酸甘油酸
胞浆
目录
实验证实:
以乳酸为原料进行异生糖时,草酰乙酸 通过天冬氨酸方式进入胞液。
以丙酮酸或能转化成丙酮酸的生糖氨基 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草酰乙酸通过 苹果酸方式进入胞液。
目录
(2)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Pi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果糖双磷酸酶-1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胞液和线粒体内)
※ 草酰乙酸不能自由穿梭线粒体膜;
※ 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
出线粒体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出线粒体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出线粒体
目录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羧激酶
(胞液)
丙酮酸
羧化酶
草酰乙酸
NADH+H+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 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的过程与糖酵 解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
目录
1)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ATP ADP+Pi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激酶
GTP GDP
CO2
CO2
丙酮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①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 为生物素(线粒体内)
胞液
PEP

ATP
丙酮酸

PEP 酶 草酰乙酸

ATP
丙酮酸 氨基酸
糖 异
乳酸
氨基酸
目 录生
※ 糖异生途径ATP的消耗: 以丙酮酸、乳酸为原料异生为葡萄糖耗6个
ATP。
以甘油为原料异生为葡萄糖耗2个ATP。
葡萄糖-6-磷酸酶
Pi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底物循环:指作用 物的互变反应分别
ADP 己糖激酶 ATP
目录
Glu ATP
ADP
G-6-P
二、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
F-6-P
ATP ADP
F-1,6-2P
1.定义
指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
磷酸二 羟丙酮
3-磷酸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反应过程。
2. 过程
➢ 糖酵解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 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 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2)共价修饰调节亦呈相反变化 :
胰高血糖素↑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 PKA↑
2,6-双磷 酸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失活
6-磷酸 果糖激 酶-1 ↓
果糖双 磷酸 酶-1↑
糖酵解↓ 糖异生↑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丙酮酸之间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磷酸烯醇 丙酮酸 羧激酶
草酰乙酸
糖异生的调节主要是对后两个底物 循环中酶进行调节,包括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和激素调节。
1. 6-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
(1)变构调节呈相反变化:
胰高血糖素
Pi
果糖二磷 酸酶-1
6-磷酸果糖 +
2,6-二柠磷檬酸果糖
AAMTP
1,6-双磷酸果糖
胰岛素
ATP
6-磷酸果 糖激酶-1
ADP
目录
三碳途径: 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 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 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
目录
乳酸循环 (三)肾糖异生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长期饥饿或酸中毒时,肾脏糖异生加强, 有助于排H+ 保Na+ ,维持酸碱平衡。
目录
第五节 糖代谢紊乱
目录
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ADP
ATP
丙酮酸
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
⑴由乳酸进行糖异生时,NADH+H+ 由下述反应提供。 乳酸 LDH 丙酮酸
NAD+ NADH+H+
⑵由氨基酸或丙酮酸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线粒体内提供。
草酰
苹果酸
乙酸
NADH+H+ NAD+
线粒体
苹果酸
草酰
乙酸
NAD+ NADH+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