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作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作文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作文日本并不是我喜欢的国度,也许是民族的历史情愫的作用,但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的是,我也不喜欢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电影、漫画、音乐等,甚至反感;但对日本产品,我的观念一直在更新,年少轻狂的我在初高中曾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然而我成长中发现,家里使用的数码产品却大多是日本货,然而我对日本产品没有过兴奋,更多的只是感叹,因为对于日本科技我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解。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

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

第二句话意义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

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

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

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

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不过,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

不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

所以可以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感情,既有对日本侵华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对日本重新崛起这一"今事"的嫉妒难堪。

中国当今各大论坛言论中对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绪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势,可冷静思考之余,对日本的"爱"又不得不在每一个理性思考的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并以矛盾的方式翻腾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

当然,日本的优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国是有巨大差别的。

看完《大国的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冒险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

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大国的崛起》里头有一幕给我比较震撼的场景是:现在日本每年还在纪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当年美国人佩里带领几艘蒸汽战船侵略日本内海,逼迫幕府当局开放国门的历史故事。

这一事件对日本的意义其实类似与中国遭遇的鸦片战争,但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明的敲击表现出来的绝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两国后来截然迥异的命运。

我们对于英法逼迫开放的反应是最先的军队抵抗,其次是民间的不满,最后是义和团式的破坏。

我们的皇帝把英国人送来的蒸汽机步枪等设备丢弃在圆明园的地窖里尘封。

我们的社会在左派思潮影响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同时也丢掉了我们千年来的"礼义仁信"。

我们的学生至今所受的教育还是悲情式的控诉多于自省式的反思。

而日本人对欧洲列强逼迫开放的反应则显得灵活许多,他们直接答应了门户开放的要求,他们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设备羡慕不已并全面引进,他们的政府代表团游历欧美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们也经历了开放后的冲击但他们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百姓如今高兴的庆祝着"黑船入关"。

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改变的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来庆祝一个本是悲伤痛苦的日子!当我们的商人们还在忙于盗版全球最火的DVD而闻名时,如果我们的肉食者们也能学学日本人当年"盗版"西方先进制度的手法,或许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20年后渐入瓶颈的今天可以找到真正让社会全面崛起的捷径。

所谓的国情不同,所谓的民智未开,种种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个教育落后国家贫穷的国家开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显得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在早些时候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一系列国家,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发家史。

在每一个大国崛起的历史中都有其貌似不同的表象和惊人相似的本质。

抓住现象看本质也是我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最深感悟,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故事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真谛,才是我国发展所要吸取的宝贵经验或者是深刻教训。

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历史的感悟哥伦布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发现了美洲大陆。

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将原本割裂的世界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原本处于欧洲边缘的小国也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发现了新的宝藏,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两个世界性大国。

资本的力量——对于荷兰历史的感悟荷兰原本是一个以捕鱼业为主的北欧小国,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大小。

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却奇迹般地成为了17世纪称霸全球的世界大国,其就是依靠了资本的力量-现代金融与商业制度的创新与建立。

他们凭借全球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论断了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之多。

凭借对资本杠杆的运作,找到合适的支点,弹丸之地的荷兰也可以举起整个地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英格兰历史的感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对海洋的探索和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崛起的最初资本。

但社会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社会制度逐渐的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的制度。

奠定了日后工业革命,崛起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的政治基础。

武力不能真正的征服世界——对法国和德国历史的感悟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路易十四国王在17世界建立了绝对王权,拿破仑将其强国地位推上了顶峰。

19世纪末的德国与17世纪的法国惊人的相似,亦是崇尚武力,加紧对外扩张。

然而武力的压迫不能使其他国家真正的臣服,强权政治也使国内长期动荡,最终以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而告终。

由此可见,只有保证与他国的友好相处以及让人民享有足够的自由权利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穷则思变——对日本历史的感悟19世纪中叶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来自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挑战。

他们选择了反思自己落后的根源,派出政府高官到欧美各国考察,探索尝试国家制度的变革-明治维新,伺候开始了国家工业化,逐步崛起为新兴的东亚殖民大国。

敢于不断反思——对俄国和美国历史的感悟苏联和美国是20世纪两极格局中的两大超级大国,但时至今日,两国地位已是今非昔比,当代的俄罗斯只有在军事实力上还勉强可以和美国抗衡,而经济实力已经完全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

苏联的衰落警醒着我们,一味刻板的计划经济,过于严重的中央集权,终究会导致与客观实际的脱节,随之而来的衰落也就在所难免。

反观美国,也曾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过因垄断导致的经济危机,但美国人懂得反思危机的根源,反思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消除垄断,保障工人权利的政策,稳定了社会,从而取得了持续的繁荣。

纵观各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程,都是多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都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吸取外来的科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由此反思中国的发展,“淘汰落后促先进”,中国若想崛起,就绝不能像清朝时期安于现状,闭关锁国。

“世界上没有劣等的民族,只有劣等的制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文化的劣根性,中华文化中有陈腐的垃圾,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都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目前发达,其原因包括西方社会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成为其发达奠定的制度基础,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国家曾经的殖民历史对世界文化和资源的破坏,这就要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到不侵犯他国利益,实现本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的良性发展是不容易的,但我们正在向着这个“不容易”努力。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只有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促使国家和民族走向民主富强之路。

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吸收消化,探索出能够适应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取得国力大发展的同时,确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切实提高人民权利,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表现。

在发展中不断自我反省,寻找体质制度的缺点,通过改革促进制度创新,确保满足生产力的快速、稳定提升。

作为一个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努力发展自己,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是对祖国应尽的责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国家的繁荣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的努力,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位青年的汗水。

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提升自己对国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农村以及中西部等发展不平衡地区,用于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自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稳定繁荣,共同实现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天晚上,第一次看了《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篇,感触甚多。

《大国崛起》说了些什么呢?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大国崛起》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

《大国崛起》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展示:大国“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和“丰富多彩”的称霸故事。

《大国崛起》饱含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推崇。

《大国崛起》始终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褒扬,可以说达到了迷恋程度。

(《大国崛起》给了《国富论》异常高的地位,着墨极为厚重,不仅大量引用亚当?斯密的原话,而且排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叠加赞赏。

)《大国崛起》浸透着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赞扬。

《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

“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

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

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