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

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

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

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分)这一意象的作用。

(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分)”二字的妙处。

(4“软”、“涌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8.诗人怎能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陶醉于自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修辞作用。

解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9——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涌“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答案: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奇丽景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卷)9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2分)“恨”是指什么?(的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解析:“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分)4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2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4分)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象征人的碧云斜”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表现心情的低沉。

9题。

(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注] [ 分)(5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之情。

展开期待”惊喜”与“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可谓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千呼万唤始出来【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一道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全靠青山开阔情怀,(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意思对即可。

)每答出一点给1分。

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

透过标题,或能就是关键字眼。

二可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

本标题中“初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豁”“分)有何种精神内涵?(6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数峰清瘦出云来9. “”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第二问,理解诗歌的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清瘦【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表现了”②“清瘦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分;答出以动写静2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的精神内涵,给2分;答出“清瘦”并加以分析,给2 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点出该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2)(3)【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

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分)题。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 春江晚景3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①那:同“哪[注4分)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答案:两联景中有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简析】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曲江清“没有浓艳的景物。

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胡应麟说(《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

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而澹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景象明丽。

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意自见。

眇然“莫可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日落西山,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以景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结句,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胡震亨评论说,张诗(《唐音癸签》卷五)。

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8分)(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曹伯启[元]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3分)空)本诗第二联中的“”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1解答这个字,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答案:“空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 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分))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2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子规、贪夫、远客、锦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者所选的意象——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4【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断肠”远客”无不惆怅、““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表已断肠””、“,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初闻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分)22题。

(7(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未展芭蕉(金)元好问(唐)钱珝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分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21 芳心解析:还未展开5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而且传达出美好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东风暗拆”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