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拇指功能占手功能50%,受伤率高。
拇指皮肤缺损临床常见,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保留拇指的长度[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偏桡侧缺损型9例,偏尺侧缺损型9例,中央型缺损8例。
男18例,女8例,年龄16~62岁,平均39岁。
均为急诊损伤,创面均有骨关节或肌腱外露。
1.2 治疗方法及选择原则
根据拇关节皮肤缺损的不同类型、受伤部位、缺损的面积和形状选择。
1.2.1 传统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有邻指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胸壁皮瓣、微型游离皮瓣。
1.2.2 显微外科治疗
对拇指腕掌关节以远的掌背侧血管进行显微解剖,对拇指末节皮肤缺损进行分型,根据分型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
1.3 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分型
分为3型:偏桡侧缺损型、偏尺侧缺损型、中央型缺损。
1.3.1 偏桡侧缺损型治疗[2]
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轴线:甲根桡侧缘与第一掌骨头桡背侧缘的连线。
旋转点:拇指指间关节近端1cm.切取范围:腕掌关节以近轴线两侧1.5cm.皮瓣血运:包括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指背静脉及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
注意事项:游离皮瓣时皮瓣远端应带>1cm宽的筋膜蒂。
1.3.2 偏尺侧缺损型治疗
(1)应用拇指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轴线:甲根的尺侧缘与第一掌骨头尺背侧连线。
旋转点:近节指骨颈尺侧或距甲根 2.5cm 水平。
切取范围:第一掌骨尺背侧中段以近,轴线两侧1.5cm.皮瓣血
运:来自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尺侧指背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尺侧分支伴行血管。
注意事项:游离皮瓣时蒂部应带上>1cm宽的筋膜蒂。
(2)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轴心血管:第一掌骨背动脉的尺侧支,含指背静脉及桡神经皮支。
切取范围:远端不超过PIP关节,桡侧不超过侧中线,尺侧不超过近节指骨颈的尺侧缘,近端不超过MP关节。
旋转点:第一、二掌骨基底交叉点。
1.3.3 中央型缺损治疗
如缺损纵径<2cm采用改良Morberg推进皮瓣修复。
皮瓣设计:缺损两侧中线切口至MP关节横纹作V形切口,形成岛状皮瓣。
血管蒂:两侧指神经血管束。
手术方法:彻底游离皮瓣,推进覆盖创面,近端以V-Y方法直接关闭创面。
如缺损纵径>2m,则采用上述3种方法均可。
2 结果
本组26例中23例完全成活,3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愈合。
术后随访3~18个月。
皮瓣血运弹性及质地良好,外形满意。
两点试验平均5~8cm,指间关节活动好。
3 讨论
3.1 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