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员
清华大学
11
孙博
男
1977.8
博士
兽医学
韩国首尔 国立大学
12
土木学院
戴峰
男
1978.6
博士 土木工程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13
土木学院 潘钻峰 男 1981.10 博士 结构工程
东南大学
第 2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专业
毕业学校
学习、工作简历 1999.9—2003.6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2003.9—2006.3 东南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 2006.3—2010.5 东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
18
电子学院
汪龙
男
1983.1
19
电子学院
韦朴
男 1981.11 博士
物理 电子学
东南大学
第 3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专业
毕业学校
学习、工作简历 1996.9—2001.6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2001.9—2004.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2004.9—今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2007.10—2009.10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培养)。 1996.9—2001.6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2001.9—2004.10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2003.12—2004.5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与设计学院交流学习); 2005.3—2009.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2005.6—2006.2 矶崎新上海工作室实习)。 1997.9—2001.7 东南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 2001.9—2004.2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2004.2—2007.1 东南大学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博士; 2007.1—2008.12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遗产保护设计和研究; 2008.12—2010.9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后。 1996.9—2001.6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2001.9—2004.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2004.9—2010.6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2007.11—2009.9 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生联合培养)。 1991.9—1995.6兰州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本科; 1995.7—2002.8江苏淮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 2002.9—2008.6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 2008.6—今东南大学博士后。 1995.9—2000.6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2000.9—2001.6 东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班学习; 2001.9—2004.7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2004.9—今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1971.7
博士 物理化学
南京大学
25
建筑学院
周霖
男 1977.4
博士
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
东南大学
第 4 页,共 4 页
7
人文学院 高广旭 男 1982.10 博士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吉林大学
8
人文学院 杜严勇 男 1976.10 博士
科学 技术史
上海 交通大学
9
人文学院 陶卓立 男
1974.1
博士
社会学
德国 哥庭根大学
10
机械工程 王建立 男 1983.5 学院 生物科学 与 医学工程 学院
动力工程 博士 与工程热 物理
14
材料学院 戎志丹 男 1981.6
博士
材料学
东南大学
15
材料学院 孙保安 男 1982.12 博士
2000.9—2004.7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凝聚态物 中国科学院物理 2004.9—2007.7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 理 研究所 2007.9—今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 1995.9—1999.6 东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1999.7—2002.8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研发; 2002.9—2005.3 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 2004.11—2005.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研发; 2005.9—2010.6 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东南大学
5
信息科学 与工程学 李连鸣 男 1978.1 院
博士
微电子
比利时 鲁汶大学
6
能源学院 沈德魁 男 1981.11 博士
工程 热物理
浙江大学
第 1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专业
毕业学校
学习、工作简历 2001.9—2005.7 吉林大学哲学专业本科; 2005.9—2007.7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 2007.9—2010.6 吉林大学马克思注意哲学专业博士。 1995.9—1999.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本科; 1999.8—2003.8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团委书记; 2003.9—2006.7 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 2006.9—今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 (2008.10—2009.10 美国圣母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联合培养 ) 1998-2003 德国Universität Goettingen哥庭根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士; 2003-2005 德国Universität Goettingen哥庭根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硕士; 2005-2008 德国Universität Goettingen哥庭根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 2008-今 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博士后。 2001.9—2005.7 西安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2005.8—今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1996.9—2000.7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本科; 2000.9—2003.7 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 2003.9—2004.8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硕士课程; 2004.9—2007.8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兽医学专业博士; 2007.8—2010.8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兽医学院博士后。 1996.9—2000.7 四川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 2000.9—2003.6 四川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 2003—2007 四川大学助教; 2007—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下工程系博士。 (2007—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教、助研) 2000.9—2004.6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2004.9—2006.3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2006.3—今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提前攻博)。 (2008.11—2009.10 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
16
电子学院
陈翰
男
1977.4
博士
通信与信 息系统
上海交 通大学
17
电子学院 董长昆 男
1965.2
1985.7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本科; 1990.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真空物理硕士; 1990-1994, 课题组长/工程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兰州 1994-1996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真空及低温研究室(13室)副主任;国家 低温容器质检中心副主任; 1996—1997美国佛吉尼亚州杰佛逊实验室访问科学家 (visiting scholar); Old Dominion 博士 物理材料 1997—2003 美国Old Dominion大学/杰佛逊实验室博士候选人 University 1999.12 美国Old Dominion University物理(Physics)硕士; 2003.12 美国Old Dominion University材料物理博士; 2003.4—2004.9 美国北卡州教堂山Inc 北卡大学(UNC)科学家 (scientist)Applied Nanotechnologies; 2004 美国北卡研究三角区Xintek纳米公司高级科学家/课题开发负责人; 2008.8—今 美国北卡州Angstorr Technologies纳米公司创始人。 博士 材料学 中国 科技大学 2001.9—2005.7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物理学专业本科; 2005.9—2010.7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硕博连读); (2009.5—今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asearch)。 2000.9—2004.6 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 2004.9—2006.1 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 2006.3—今 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1
生命科学 侯尚伟 男 研究院
1974.2
博士
神经 生物学
复旦大学
2
计算机学 院
蔡毅
计算机科 男 1980.10 博士 学与工程
香港 中文大学
3
信息科学 电磁场与 与工程学 蒋卫祥 男 1981.10 博士 微波技术 院
东南大学
4
信息科学 信号与信 与工程学 戚晨皓 男 1981.11 博士 息处理 院
引进人员讨论材料
拟新聘人员基本情况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学历 专业 毕业学校 学习、工作简历 1993.9—1998.6 山西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本科; 1998.9—2001.6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硕士; 2001.9—2004.6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 2004.9—2009.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理学博士后; 2009.9—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高级研究院。 1999.9—2003.7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 2003.9—2005.6 四川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 2005.11—2009.8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2009—今 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博士后。 2000.9—2004.7 青岛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 2004.9—2007.1 东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 2007.3—2010.9 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 2000.9—2004.6 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2000.9—2002.6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强化班); 2004.9—2006.2 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硕博连读); 2006.3—2010.1 东南大学信息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 (2008.9—2010.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 1997.9—2001.7 东南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 2001.9—2004.4 东南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 2004.4—2006.8 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助教; 2006.9—今 比利时鲁汶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 (2006.9—今 比利时鲁汶大学助教、助研) 1999.9—2003.7 浙江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2000.9—2003.7 浙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 2003.9—2008.3 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2004.11—2005.10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系助理研究; 2008.6—今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