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合规风控内控管理制度13.doc

公司合规风控内控管理制度13.doc

公司合规风控内控管理制度13 公司合规风控内控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机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合规风控内控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公司在合规、风控、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确保公司合规风控内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有效运行,结合另类子公司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本机制所称合规风控内部控制制度之有效性评价,是指由公司相关部门实施的、对公司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有效性评价是通过规范评价流程,使合规风控内控体系不断完善,帮助公司实现经营目标;检查、发现公司制度设计、运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检查;确保制度有效性评价工作的程序合规、方法合理、结果客观、建议可行。

第三条公司实施有效性评价,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由于检查或评价流程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无法及时发现制度缺陷,使制度体系不能有效改善,以致公司利益或声誉受损,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由于检查人员主观原因,或者有效性评价程序不当,致使评价结果不客观,或整改方案不具有操作性。

(三)对于发现的制度缺陷,提出的整改建议未能得到执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得不到纠正,风险得不到有效处置。

第四条公司实施有效性评价至少应遵循下列原则:(一)风险导向原则。

有效性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二)一致性原则。

有效性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三)公允性原则。

有效性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四)独立性原则。

有效性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应当保持相应的独立性。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第五条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风险管理部、投资部、财务部、综合部联合成立有效性评价小组。

有效性评价小组负责拟定年度评价计划,将年度评价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批;根据各部门测试总结,形成公司有效性评价报告。

董事会审批年度有效性评价报告。

第二章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第六条公司应当根据机制的要求,围绕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活动等要素,确定有效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制度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七条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如下内容:1、国家、证监会、证券业协会有关另类投资子公司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是否已经在公司得到传达,涉及各部门是否已经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予以学习了解。

2、公司是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完善了公司各项制度;3、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是否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司制度的要求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公司各项相关制度是否已经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运行中是否顺畅。

4、是否有出现因公司制度缺陷问题而导致的风险事项发生;5、公司各部门之间是否沟通顺畅、相互之间是否监督有力。

监事、风险管理部履行监督权力时所提出的意见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回复和处理。

6、其他评价小组认为需要评价的问题。

第八条有效性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公司执行评价工作、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评价工作底稿应当设计合理、证据充分、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第三章有效性评价的分类第九条有效性评价包括临时评价和年度评价第十条临时有效性评价报告由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

主要针对公司临时发生的不合规现象、风险控制缺失、内部控制缺失等引起的制度有效性问题进行报告。

第十一条风险管理部编制的临时性有效性评价报告应包括制度有效性问题描述、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针对有效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十二条临时有效性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的要求落实制度有效性整改。

如总经理办公会认为需要进一步上报董事会的,则提交董事会审议。

第十三条年度有效性评价的计划、启动阶段(一)有效性小组于每年12月初拟定年度评价计划,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

评价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外部监管要求及公司管理需求,内容包括评价计划编制思路,各类业务定期抽查时间、抽查范围,评估项目执行顺序,时间进度要求,明确检查人员分工和各有关部门配合责任,及完成评价工作的其他相关要求等信息。

(二)总经理办公会对年度评价计划进行审批。

(三)评价小组根据审批后的年度评价计划,向各部门下发有效性评价通知。

第十四条年度有效性评价的实施阶段(一)公司职能部门接通知后,应组织人员开展有效性评价工作。

(二)评价小组组织评价成员,针对有效性评价工作各环节,底稿的编制等事项对各部门评价人员开展培训。

(三)评价工作应以公司制度为核心,围绕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等要素展开,确定评价相关具体内容,对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评价小组统一编制《有效性评价方案》,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实施。

1.《有效性评价方案》遵循自上而下和交叉检查复核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包括有效性评价的重点部门,重要业务流程和控制点。

2.《有效性评价方案》每年度应当根据当年经营环境变化重新修订。

第十五条年度有效性评价的报告阶段(一)评价小组向总经理办公会提交年度有效性评价报告,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有效性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2.有效性评价的依据;3.有效性评价的范围;4.有效性评价的程序和方法;5. 制度缺陷及其认定情况;6.往年制度缺陷的整改情况及本年度新发现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7.制度有效性的结论。

(二)年度有效性评估报告的要求1.评价小组应关注有效性评价报告基准日至有效性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是否发生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因素,并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对评价结论进行相应调整。

2.有效性评价报告基准日为每年12 月31 日。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014年9月北京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实施指导意见(2014年9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4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集团公司基本建设管理提升和效益提升工作,努力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现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五五”核心战略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深入研究基本建设“在哪儿、去哪儿、怎么去”的问题,按照“双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将价值创造理念贯穿于基本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以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达标投产和星级考评为手段,推动“双提升”工作覆盖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实现基建“四高”,全面建成安全效益工程,为确立同质化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全面推进。

各基建项目单位要立足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整体把握项目发展战略,从管理力量配备、建设条件落实、工程管理、生产准备、运营谋划等全方位进行规划,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双提升”的方向标、时间表和路线图。

2.问题导向,对标指引。

各单位要以对标为核心手段,与投资决策目标动态对标、与行业先进对标,对指标找差距、对管理找原因、对机制找出路,通过抓指标带管理,在动态中不断追赶先进、保持先进,不断追求卓越,向一流企业迈进。

3.强基固本,因企施策。

集团公司抓目标规划,二级单位抓企业治理,三级单位抓问题解决,突出抓好“三基”,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地,管理重心下移,统筹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提升方案,全面夯实管理基础。

4.点面结合,以变促进。

以重点项目治理为主要聚焦点,带动所有项目的改善和提升;以重点关注指标为主要观测点,推动提升所有项目的管理和效益;以改革创新为主要推动力,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加快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基本建设的面貌。

5.持续发力,务求实效。

通过对标竞赛和基建星级企业考评,把推进“双提升”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项目领导班子考核激励紧密结合起来,常抓不懈,不断固化阶段性成果,在先进基础上不断提升,力争基本建设总体水平年年都有新变化,实现总体持续提升。

三、总体目标2014年11月底前,按照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双提升指导意见》,二级单位组织所属在建项目公司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确定集团公司重点治理项目。

2015年全面开展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

用2至3年时间,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基建项目实现投产之日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盈利达到预期,投产三年之内达到一流水平。

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一)组织机构1.集团公司成立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飞虎副组长:于崇德成员:张宗富、刘金焕、许明军、王宝乐、王忠渠、许兴洲、邵国勇、李宏远、贾彦兵、陈武生、于永平、孙久平、孟廷荣、刘学海、张长岩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建设部。

主任:贾彦兵成员:办公厅、计划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安全生产部、市场营销部、工程建设部、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审计部、监察部、燃料管理部、水电与新能源部、煤炭与化工管理部各指定1名副主任作为办公室成员。

3.根据基本建设“双提升”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管控效能提升工作组组长:许兴洲于永平孙久平建设条件提升工作组组长:王宝乐刘学海张长岩财务内控提升工作组组长:邵国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