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

CO2 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结论: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碳酸CO2 H2O H2CO3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 + 水H2CO3 CO2 H2O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

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

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水Ca(OH)2 CO2 CaCO3 H2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 稀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C、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块状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

3、塞上塞子。

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

5、收集气体D、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E、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文字表达式)高温碳酸钙氧化钙 + 二氧化碳课堂练习1、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变得很剧烈,则水的作用是()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还原剂2、小宇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他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 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 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 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

瓶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

根据以上假设,请你对他的失败原因做出相应改进:A:; B:;C:。

3、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带火星的木条B、澄清石灰水C、燃着的木条D、紫色石蕊试液1 C2 A:用砂纸把铁锈打磨掉; B:等火柴燃烧掉一大部分后再伸入集气瓶;C:将铁丝和火柴慢慢由上到下伸至集气瓶下部.3 C第七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1)【课前预习】1、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无法生存。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呢?为什么?2、你已经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课堂练习】3、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色的气体。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它可以直接,同时大量的热,能用于、。

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①燃料燃烧②光合作用③动植物呼吸④微生物分解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能用于灭火的物质是()A、氧气B、氢气C、空气D、二氧化碳6、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B、铝+氧气—→氧化铝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碳+氧气D、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7、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D、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水—→硫酸C、氯化钠+硝酸银—→氯化银+硝酸钠D、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9、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再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说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然后,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碳酸不稳定,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石蕊溶液C、汽水D、石灰水11、实验桌上有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区别这两瓶气体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气体中B、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C、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D、闻一闻两瓶气体的气味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人呼吸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3、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越来越多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使二氧化碳增加B、人口增长太快,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能力降低C、碳酸氢铵分解增加了二氧化碳D、工业发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二、填空题10、如图: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三、简答题15、猜想可口可乐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16、澄清的石灰水放置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这是为什么?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第八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2)【课前预习】1、收集氧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应根据气体的哪些性质考虑气体的收集方法?2、如果用固体加热生成气体,实验装置用什么?如果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实验装置又用什么?请画出这两个装置图。

【课堂练习】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和。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收集二氧化碳用法,因为。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用。

5、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

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⑥收集二氧化碳。

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6、下列反应能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石和稀硫酸反应B、石和稀盐酸反应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蜡在氧气中燃烧7、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气法B、向下排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

8、用干冰灭火,有关说确的是()A、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可先与空气反应C、可保证可燃物受潮D、可降温和隔绝空气【课后测试】一、选择题9、下列说确的是()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B、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能向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D、干冰可以直接变成气体,说明不存在液态的二氧化碳10、制取二氧化碳不需用到的仪器是()A、大试管B、集气瓶C、水槽D、导管二、简答题1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⑴写出仪器名称a b c⑵指出装置中的错误:①②③⑶将装置中的错误改正后,如要用它制取二氧化碳,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2、蜡、煤、纸、木材等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灯中的酒精燃烧后也生成二氧化碳。

13、⑴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能否制二氧化碳?选择制取某气体的装置要考虑哪些问题?⑵实验室里的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制取硫化氢的装置可选用(下图的编号)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法收集。

⑶实验室里的甲烷(CH4)气体是用乙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得,制取甲烷的装置可选用(上图的编号)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法和法收集。

14、某无色气体X,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Y,Y中加入稀盐酸,又得到气体X;再将气体X通入水中,生成Z,Z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加热此溶液,溶液又变紫色,同时放出气体X。

由此推断:X是。

Y是。

Z是。

写出四个化学变化的表达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