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又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
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祥和,文明的景象。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实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
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其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们作为惠贞的一员,应该怎样让学校变得更美丽,更文明,更和谐呢?
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
”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
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随着中秋节的来临,在我们欢庆这节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上来个双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谢谢大家!
704班赵吕凝
201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