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归纳

20XX年七年级生物学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分、空气。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海拔10千米到负10千米,厚度20千米左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多善于奔跑,对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海洋中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量的70%;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为主,蓄洪抗旱能力强,能够净化水质,有“地球之肾”之称;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等;农田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较少;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少、数量少。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过强时可调节至小光圈。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7厘米。

2. 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3. 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眼睛要看物镜镜头)。

(3)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目镜越短倍数越大,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确定显微镜中污点的方法,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先转动目镜,再转动玻片即可确定污点。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污点和气泡有什么区别?答: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压盖玻片时,一般不会变形或移动;而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是一片空白,用镊子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污点则是中间暗,边缘亮。

观察动植物细胞▲玻片标本分类:按取材方法分为切片,涂片,装片;按用途分为永久和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对照课本43,47页找出异同点)▲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绿色部分才含有),线粒体,液泡▲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细胞能够将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叶绿体(贮存能量)和线粒体(释放能量)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DNA的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产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有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对于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对于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如胃,心脏,小肠,大肠,肺,肝脏等)。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单细胞生物▲常见的单细胞的生物体有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眼虫。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运动:全身布满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作旋转式运动。

营养方式:体内无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以微小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呼吸:通过表膜进行呼吸,水里溶解的氧气通过表膜进入细胞质。

取食和消化:食物经口沟进入体内,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然后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废物的排出: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经由表膜上的小孔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到体外。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灵敏的反应,能避开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这一现象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比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当单细胞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时,导致赤潮;疟原虫侵入人体,危害健康。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用、可供药用,藻类植物是地球上释放氧气最多的植物。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茎、叶和假根。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当做监视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超时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

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种子植物●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

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双子叶植物有胚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种皮●单子叶植物有胚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胚乳,种皮和果皮●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

●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

通常有槐、杨、果树、稻类和花。

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三者缺一不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是完整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植株的生长●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