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各类假期及其工资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各类假期及其工资待遇

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各类假期及其工资待遇女职工产假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在国家规定的产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全额发给。

在国家规定的产假期间不影响正常晋升工资。

1、妊娠不满三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20-30天;2、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产假50天;3、正常分娩(含七个月以上早产或超期分娩)的,享受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息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4、产假当年仍可享受探亲假和年休假;5、产假期间包括公休假和法定节假日;6、女教师在产假若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休假时间可以顺延,各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执行。

女职工妊娠期、哺乳假1、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2、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并扣减相应的工作量。

3、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工作时间内做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算在工作时间之内。

4、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若体力不支,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假休息。

不影响晋升、调整工资。

5、女职工符合生育规定分娩,产假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可以给予哺乳假。

其中,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哺乳假为6个月,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哺乳假为3个月。

请哺乳假不影响晋升、调整工资。

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每年不低于100元,从领证当年起至子女14周岁止,由夫妻所在单位各发一半)。

6、双生以上的女职工,可实行产后休息一年。

7、女职工产后申请1年假期(含合法产假),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基本工资照发。

8、晚育(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的女方生育时,男方可享受7天护理假,工资照发。

9、对哺乳(含人工喂养)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给予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的哺乳时间。

婴儿满周岁后,确诊为体弱儿,可适当延长哺乳期,但最多不超过6个月。

10、确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女职工,症状较重,每月可给予公休假1-2天。

11、经医疗单位证明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给予一至两天的带薪休息。

病假(一)基本工资计发比例(依据文号:浙人发[2008]84号)1、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照发。

2、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9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基本工资照发。

3、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期,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作的80%计发。

(二)其他待遇问题1、获得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在病假超过6个月的情况下,病假期间的工资比例,经过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提高10%-15%。

(依据文件:1981年《国务院人事局福利司关于国家机关人员病假待遇问题解答》)2、搞活内部分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病假期间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依据文号:浙人薪[2004]206号)3、病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事假(一)请事假的条件及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事假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鉴于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带薪年休假和每周五天工作制,工作人员一般不应再请事假。

需要处理私事的,应安排到假期中进行,事假应先用年休假(或探亲假)冲抵。

若当年享受年休假后再请事假,其事假天数累计超过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则下一年不再享受年休假。

确有特殊原因必须另请事假的,由本人事先提出申请,经单位领导(或上级领导)批准。

未经批准而擅自不上班的作旷工处理,旷工期间停发工资。

(二)基本工资计发比例(依据文号:浙人发[2008]84号)1、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及以下的,基本工资照发。

2、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以上、30天以下(含30天)的,每天扣发本人日基本工资的50%[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天]。

3、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以上的,从第31天起,停发本人基本工资。

事假期间如遇国家规定的公休假和法定节假日不予扣发。

4、个别事业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已制定事假工资待遇规定的,也可按本单位的规定执行。

因私出国事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私事需要出国、出境的,经组织批准可以请因私出国事假。

(依据文号:浙人发[2008]84号)1、因私出国事假半个月以上不超过1个月(含1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

2、因私出国事假1个月以上不超过2个月(含2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60%计发。

3、因私出国事假2个月以上不超过3个月(含3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计发。

4、因私出国事假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本人基本工资。

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出境的假期和超过规定假期的待遇,可按国务院侨办[1983]侨政会字第007号文件规定办理。

超过半年以上(含半年)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婚嫁1、假期:一般为3天;双方符合晚婚条件(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依法登记结婚为晚婚),增加婚假12天,共计15天。

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2、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3、结婚当年已探过父母,探亲假的四年应从下一年开始计算。

4、结婚期间包括公休假、法定假。

5、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6、工资待遇:工资照发。

丧假1、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岳父母或公婆死亡后,经所属单位领导批准,职工可请丧假料理丧事。

2、假期:一般给予1-3天。

赴外地料理丧事,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丧假期间包括公休假和法定节假日。

3、工资待遇:工资照发。

年休假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一)政策依据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人事部令第9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实施办法》、浙人发[2008]67号、杭人薪[2008]168号、杭人薪[2008]431号(二)主要内容:1、范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

2、享受对象:工作年限满1年以上的在职工作人员。

3、假期: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工作年限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工资报酬支付标准: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计薪天数(261天)。

(四)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1、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3、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4、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5、工作年限满20年的,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五)机关、事业单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1、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2、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

(六)有关规定:1、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几日年休假的假期。

3、请哺乳假、妊娠假的人员,年休假的相关事宜比照病假人员处理。

如跨年度的,则影响其中一年的年休假。

4、交流调动人员、军转干部如在原单位未休年休假的,调入单位可按单位同条件人员安排其休假,如当年因工作或培训学习确实难以安排的,可在下一年度安排休假。

5、单位公派外出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派驻单位安排休假时间,并将休假情况报原单位备案。

6、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当年可安排享受全年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在工作人员到达退休年龄之前及时安排其休年休假。

7、依法应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8、工作人员因特殊工作任务,所在单位不能在本年度安排其休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9、按照行业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工种休假的,应该先享受年休假。

10、原则上当年假期当年使用,不能跨年度使用。

探亲假一、职工探亲假政策依据:国发[1981]36号、浙人字[81]052号、(81)财预字第265号、浙人字(81)080号、浙人发[2008]84号。

(一)享受对象凡在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职工,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分别享受探望父母或配偶的假期:1、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且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探望父母的假期。

2、与配偶不住在一起,且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享受探望配偶的假期。

说明:“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二)假期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1次,假期为30天。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

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假期为45天。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

4、凡享受寒暑假等休假制度的职工(如学校的教职工),应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5、职工探亲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三)待遇1、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工资照发。

2、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基本工资30%以内的部分,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四)职工退休、退职后的探亲根据劳险司函[1989]1号文件规定,国家建立职工探亲制度,是为了解决在职职工因工作和生产需要与家属分居两地的团聚问题,退休、退职职工已经脱离工作和生产岗位,一般不存在与家属分居两地问题。

所以,职工退休、退职后不应再享受国务院规定的职工探亲待遇。

二、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假根据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假等事项的管理细则》(88)教外综字003号和浙教外字(88)87号浙人发[2008]84号文件,对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假的规定如下:1、经批准出国攻读学位三年以上的公派出国研究生,婚后在国外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者,其国内配偶如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按规定向所在单位申请探亲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