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者

领导者

一般说来,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一是领导者;二是追随者。

拿破仑·希尔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成为他所在的行业的领袖人物。

作一个追随者当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不过,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追随者的境界,也绝对不是光荣的。

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应该训练自己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充分的领导才能,那么,什么才是领导才能呢?有人说,领导才能就是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从广义上说,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他人。

一个领导者不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且能通过别人的努力来实现理想。

拿破仑·希尔认为,领导才能的最好定义应该为:领导才能就是影响力。

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

他能把周围的人鼓动起来,让他们协助自己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能给别人力量。

可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领导人物呢?一、拿破仑·希尔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最好的领导人物就是能不断成长、发展、学习的人。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工作技巧,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能做出种种别人不愿作的牺牲。

他们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别人敬仰的人。

大部分人对领导才能存在着一种误解,他们认为领导人是从他的地位或头衔中得到权力的。

他们认为老板之所以能领导别人,是因为他们有地位;经理之所以能领导别人,是因为他们的头衔。

就连那些颇具权威性的词典,给"领导才能"所下的定义也是"领导者的地位或指挥能力"。

事实上,这些理解和定义并没有揭示领导才能的本质。

一个只懂在自己的位置上指挥别人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领导人物。

就如领导才能研究专家约翰·怀特所说的:"人们追随的并不是某个计划,而是那些能给他们力量与鼓舞的领导人物。

" 拿破仑·希尔认为,领导能力首先是一个人的个性和洞察力,也就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最核心的东西。

领导人物走在队伍的前面,并且一直走在前面。

他们用自己提出的目标来衡量自己,并且也乐意别人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他人。

他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权力或地位,而是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他们懂得如何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感染他人,也懂得适时地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另外,对一个领导人物来说,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品质良好的人容易得到众人的认同,而且这种认同感也会得到较长期的保持。

不过,光靠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不能成为领导人物的,还需要将这些品质与积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个领导人物必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怀别人,学会与别人交谈,学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拿破仑·希尔认为,构成领导才能的基本要素为:积极的思维方式,个性,理想,与别人的沟通能力,激发别人积极性的能力。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领导才能究竟如何,你可以试着做一下下面的这份自测练习,这不仅仅是一个测验,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工具。

请记住,在这一测验之中并不存在对错之分或最后得分。

对于获得零分或是大于零分的特征,我们可以给自己一定的鼓励和赞扬,但对于得负分的特征,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并把它作为需要重塑的领域而重点加以关注。

请按以下的标准为自己评分:-2几乎从不-1偶而0经常+1大部分时间+2几乎总是测试项目:个性独立于无意义的文化限制和偏见。

避免国家和种族偏见的限制。

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不同的人和事。

-2-10+1+2生活态度轻松自如,不做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按自我选择行事。

不漠视情感,能够与自己亲近的人分享情感。

重视个人的成长。

享受生活的乐趣。

-2-10+1+2伦理观是非分明。

有意识地做正确的事。

为道义上正义的事业做出贡献。

-2-10+1+2好奇心能在旧的和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鲜感。

能发现大部分事物中美好的一面。

对大自然有敬畏感。

不感到枯燥,享受内心的自我,并把注意力集中到积极因素上。

-2-10+1+2创造力从尝试和学习新事物中得到乐趣,寻找新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头脑和童心,不太看重他人的反映。

-2-10+1+2幽默能够自嘲。

不以牺牲他人为乐。

将娱乐放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10+1+2独处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独处。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有工作激情。

喜欢思考。

与人交往时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

-2-10+1+2自主性不需要他人来肯定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不是商品和享受的奴隶。

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2-10+1+2合作感有"人类大家庭"意识。

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人的差异。

努力理解他人。

必要时,甚至宽恕他人。

将自己视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2-10+1+2接受自我和他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机能,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

重视他人的优点。

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之处持宽容的态度。

不随便品头论足。

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2-10+1+2亲密至少能够相信生活中的某一个人。

感受与他人的亲近并至少相信某一个人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爱。

-2-10+1+2民主性格结构坚信他人的尊严。

不在乎人的差异。

看人注重本质而非外表。

相信他人作为人的权利。

-2-10+1+2足够的现实感明辨真伪。

能将事实和观点区别开来。

渴望了解新奇、陌生和未知的事物。

做事方式灵活,避免死板和固执己见。

-2-10+1+2目标定向能够集中精力解决自身之外的问题。

任务和目标定向明确。

能够照顾他人的需要。

做必须做的事情,不过分担心他人的反应。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感兴趣。

不过分关心自我。

-2-10+1+2巅峰体验对强烈的内心体验保持开放的心态。

能够超越自我或时空,获得内心的充实和发展。

-2-10+1+2二、拿破仑·希尔如何教你作一个出色的领导人?大多数人都会受到偏见和成见的影响,所以在看问题时都带有先入之见,带有嫉妒、猜疑、戒备、傲慢的成份。

所以,在与你的同事谈话的过程中,应当使用一些技巧和手腕,不要向他们指出他们错了,更不要激怒他们,这会对你达到你的目的更为有益。

作为领导者应时刻避免出言不逊或是动辄生气,尤其是在受到刺激或感到疲惫不堪之时。

这时的领导者,如果能在言语之间表现出温和的态度,则是自我控制的最好表现,而话中带刺则是极不负责任的作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要发挥这项特质必须有巨大的勇气。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则会将自己的沮丧传染到别人的身上。

为了培养足够的自制力,我们需要找寻能够作为我们榜样的模范和事例,学习赢得内心胜利的技能,培养远大的目光和超人的控制力,避免自己在突发事件中出言不逊。

耐性的培养对领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何时,只要你受到外界的压力,耐性都会受到考验。

当我们缺乏耐心时,往往会变得言不由衷,无法对事物作出冷静的判断,甚至连说出的话也会与事件本身的真实性脱节。

这时的我们会变得郁闷不乐,在与别人沟通时情绪异常,无法以冷静的言语去评判、判断或是拒绝某种结果,我们所能得到的唯有受伤的感情和紧张的关系。

其实,耐性往往是信仰、希望、智慧和爱心的具体表现,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而非漠视、沉默的忍耐或消极退缩。

耐性是对情感的勉励,是我们逐步接受现实的过程,它符合人类成长的规律。

生活中有无数的机会让我们体验或是考验耐性(它往往能锻炼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譬如给予我们机会等候迟到的人或飞机、在嘈杂的环境中安静地倾听别人的感受。

所有的家长都明白这样的事情: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试想一想,有哪一个家长不曾吃惊地发现过他们平时说过的话会从自己尚未上学的孩子口里说出来呢?因为在那时,父母是子女们的榜样,你往往只是对他们说:"照我的话,而不是照我的做法去做。

"可是只要子女长到十岁以后,他们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不去管父母会有什么样的意见。

榜样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儿女身上,对成年人也同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有人做了一件让我们赞许的好事,而我们也明白他做这事的原因和方法,我们就自然而然会照他的方式去做。

因为积极的榜样更能促成我们积极的行动。

对于榜样的影响力,美国前总统休伯特·H·汉绅莱曾这样说:"我们不应只是一个人独自前行,而是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

这样的试验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

"在他看来,领导者自己勇当榜样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导别人与你一同前行。

因为跟你并肩行进的人总是会比跟在你后面的人更努力,也走得更远,你勇于争先的行为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与你一同前进。

另外,即使我们对某人的意见不以为然,但也只应对事而不对人。

不但如此,我们还应尽力帮助他人建立内在的价值和自尊,而不要轻易说别人这也错那也错。

西奥多·罗斯福在就任总统期间曾经谦逊地说,要是自己能做对75%的事,就达到了自己的最大期望;卡耐基也说过,要是你能肯定自己能在55%的事情上都是正确的,那你就可以在华尔街谋职了,只需一天就可以赚到100万美元。

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做到55%的正确性,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你的同事犯下的错误呢?其实,你并无必要直接说出他们的错误,你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譬如通过眼神、声调或是别的方式告诉你的同事他是错的,这跟直接用语言或是文字的说明没什么两样。

可是假如你直接说他们错了,那你还能期望他们和你保持一致吗?事实证明,这是绝无可能的,因为你们处于平等的同事地位,当你对他的智力、判断、自尊和自信当头一击的时候,他想到的只能是怎样对你反戈一击,而不会听取你的意见。

所以,一旦你面对的是同级的领导者,你千万不要说出诸如"我将向你证明这一点"之类的话。

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等于是对他们说:"我比你聪明得多,我要开导你,让你改变主意。

"这几乎是一种挑战,会让你的谈话对象产生对抗情绪,并准备在你谈到主题之时与你一争高低。

也许你的同事确实应当接受你的建议,但是在你向他提出建议时,千万不要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在受教育。

如果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你也只能当作他忘掉了的事情提醒他。

只要你愿意,你当然可以比你的同事更聪明,但是你却不能对他们说出这一点,否则,你的敌对阵营将增加一名得力干将。

当你确实知道某人是真的错了的时候,如果你直截了当地对他指明,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下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给我们相当多的启示:埃斯先生是纽约一位年轻的律师,有一次,他在美国最高法院为一件非常重要的案件进行辩护,一名法官对他说:"海事法的诉讼时效是六年,难道不是这样吗?"埃斯盯着这位法官看了一会儿,然后直接对他说:"阁下,海事法并没有诉讼时效。

"当这位先生后来再次提到这次事情时,他感慨地说:"法庭一下子就沉寂下来了,温度仿佛已经降到了零度,虽然我是正确的,可是我提出的方式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