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矸石的危害及综合利用
发电→灰渣 建 材 或 水 泥 生 产 的 循 环 产 业 链[11],从 而 使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矿区生产中。 2. 3 用来填充路基
矿区排放的煤矸石还可以用于填筑路基,平整路 面。处置方式为分层整平碾压,分层覆土隔离,路边 坡边做浆砌片石排水渠。做好煤矸石一边排放,一边 治理,防治结合的工作。 2. 4 矸石充填塌陷区
中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在采煤与原煤洗选过程中排出 的洗矸石,是煤炭工业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它包 含岩巷矸、煤 巷 矸、夹 岩 及 洗 矸,是 多 种 岩 石 的 混 合 物,其矿物成分主要有高岭土、石英、蒙脱石、长石、伊 利石、石灰石、硫酸铁、氧化铝等。目前煤矿的排矸量 约占煤炭开采量的 10% ~ 25% ,全国煤矸石的总积 存量约 45 亿 t,而且仍在逐年增长,矸石山几乎成为 我国煤矿的标志[1]。 1. 1 煤矸石的组成性质
收稿日期: 2010 - 10 - 14 修回日期: 2010 - 11 - 28 作者简介: 吴 莹( 1987 - ) ,女,山西省翼城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通讯作者: 胡振华( 1968 - ) ,男,山西省五台县人,教授,研究方向: 城市与工矿区水保生态工程。
·64·
利用废弃的煤矸石填充塌陷区,再在填充区建造 建筑物,满足发展的需要。矿区一般采用房柱法或条 带采煤法来控制地表沉陷。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近 年来采空区充填技术日益成熟,在沿空留巷、“三下” 采煤、防止采空区漏风及控制坚硬顶板等方面,充填 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目前进行采空区充填 的材料主要是粉煤灰、山砂、高水材料等。国外已经 有利用煤矸石在井下直接加工进行采空区充填,所以 我们应该在这方而进行大力研究和尝试[7]。利用废 弃的煤矸石填充塌陷区也是目前较为环保和有效的 塌陷区治理方法。 2. 5 煤矸石取代粘土作为矸石砖原料
矿区矸石 中 所 含 矿 物 主 要 为 高 岭 土 类,SiO2 + Al2 O3 含量约在 70% ~ 95% 范围,其中碳质页岩、泥 质页岩、砂质页岩中含量偏高。因 SiO2 + Al2 O3 含量 较高,其他矿物成份 CaO、MgO 及 SO3 含量也适宜,与 粘土中相同矿物组成近似,因而完全可以取代粘土制 矸石砖。烧制结砖工艺需要增加粉碎程序,原料有矸 石、粘土、砂子、热水,矸石破碎通过搅拌、陈化、搅拌、 成型、焙烧一系列过程,采用破碎机破碎以增加可塑 性。有资料表明,全国每年需 6 000 亿块标砖,如果 全部由矸石烧制,则每年可利用矸石 21 亿 t。即使只 向砖内掺入 30% 矸石,每年也可利用 6. 3 亿 t 矸石。 这样,既可减少矸石占地,又可减少由于烧制粘土砖 而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而其他利用方法,与矸石制砖 相比,用量要小得多。但缺点是,利用煤矸石烧制硅 酸盐水泥,一些有害成分的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其次增加粉碎等程序使制作成本过高[12]。 2. 6 煤矸石发电
煤矸石发热量为 7. 5 ~ 12MJ / kg 的可直接作循环 流化床锅炉燃料; 发热量低于 7. 5MJ / kg 的煤矸石掺 加煤泥、洗中煤后用于煤矸石发电厂,其灰渣生产建 材。对于矸石中含硫量较高的,应采用炉内石灰脱硫 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3 结语
·65·
亚热带水土保持
第 23 卷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 矿山最主要的污染源[13]。煤炭开采已面临枯竭的现 实,实现把单一的煤炭开采向煤矸石综合利用方向转 型,已是当今产业政策的一种需要。目前煤炭生产过 程中排出的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为 30% ,政府部门 要鼓励多种形式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笔者认为,本领 域应加强以下方面研究: 3. 1 有资料表明,全国每年需 6 000 亿块标砖,如果 全部由矸石烧制,则每年可利用矸石 21 亿 t。即使只 向砖内掺入 30% 矸石,每年也可利用 6. 3 亿 t 矸石。 在各种煤矸石综合利用方案中,应重点发展矸石制砖 产业,这样将大幅提高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3. 2 加强生物复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如无覆土生 物复垦法、生物细菌快速生物复垦法等,加强无覆土 生物复垦技术、废弃地的复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为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加强煤矸 石废弃地复垦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研究,有利于 推广先进的复垦技术,提高复垦效益和质量。 3. 3 对于煤矸石在土壤改良、农肥利用方面应加强 研究,减少煤矸石中有害元素对环境的危害,使其更 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
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SiO2 、Al2 O3 和 C,其次 是 Fe2 O3 、CaO、MgO、Na2 O、K2 O、SO3 、P2 O5 、N 和 H 等。此外,也常含有少量 Ti、V、Co 和 Ga 等金属元素, 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不稳定,不同地区的煤矸石成分变 化较大[2],放射性元素含量一般不高。煤矸石易风化 形成疏松多孔状产物,释放出植物营养元素,并逐步 向土壤结构转变[3]。 1. 2 煤矸石的危害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煤矸石可用于制成微生物 的肥料。其基本制作程序为,以煤矸石和磷矿粉为原 料基质,外加添加剂等,便可制成煤矸石微生物肥料。 排放的煤矸石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 B、Zn、Cu、Co、 Mo、Mn 等微量元素,可以用于做为煤矸石有机复合 肥、煤矸石微生物肥料。但研究微量元素的权威 D· J·Swaine 基于个人的 研 究 认 为,以 下 这 三 类 元 素: Ⅰ: As,Cd,Cr,Hg,Ph,Se; Ⅱ: B,Cl,F,Mn,Mo,Ni,Be, Cu,P,Th,U,V,Zn; Ⅲ: Ba,Co,I,Ra,Sh,Sn,Tl 对环境 危害的重要性从左向右递减,其中包含了植物生长所 需的 B、Zn、Cu、Co、Mo、Mn 等微量元素,由于这些元 素长期在水和颗粒物之间循环,使污染更严重[9]。
另外,利用煤矸石还可以改 良 土 壤。具 体 实 施 时,要查明土壤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并在其中掺入一 些有机肥料,即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疏松 度和透气性,提高土壤含水率,促进土壤中各类细菌 新陈代谢,丰富土壤腐殖质,使土地得到肥化,促进植 物生长[10]。此外,可以通过无覆土生物复垦法、生物 细菌快速生物复垦法等一些方法改良土壤,达到提高 产量的目的。但是,煤矸石中大量的常量元素 S、Al、 Fe、Ca、Mg 及微量元素 As、Cd、Pb、Mn 等和多种多环 芳烃都可导致环境污染,而这些污染有个重要的也是 需特别关注的特性—长期累积性污染[9]。 2. 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工矿区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迪. 煤矸石的环境危害及综合利用研究[J]. 气象与环境 学报,2006,22( 3) : 60 ~ 62 [2]翟浩.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08( 8) : 81 ~ 82 [3]杨社锋. 中国煤矿废弃物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
地球化学通报,2004,23( 3) : 264 ~ 267 [4]许丽,周新澄,王冬梅. 煤矸石废弃地复垦研究进展[J]. 中 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 3) : 117 ~ 122 [5] Feng Dongmei. Analyses of environ—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losed coal mines [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002,21( 4) : 526 ~ 527.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樊景森,尚忠森,浑凌云,等. 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J]. 科技论坛,2008,30( 30) : 33 ~ 34 [7]王喜富,张禄秀,王玉顺,等著. 煤矸石及其在铁路建设中 的应用[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2003: 112 [8]刘萍,晏飞. 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J]. 中国 矿业,2007,17( 8) : 50 [9]蔡峰,刘泽功,林柏泉,等. 淮南矿区煤歼石中微量元素的 研究[J]. 煤炭学报,2008,33( 8) : 892 ~ 893 [10]随建梅,李玉艳,崔小永. 浅谈煤矸石的综合利用[J]. 甘 肃农业,2008( 4) : 89 ~ 91 [11]万志萍,李宜林,欧阳萍,等. 萍乡市煤矸石开发利用前景 [J]. 江西煤炭科技,2008( 4) : 68 [12]阎云 胜,张 风 辰. 煤 矸 石 及 其 综 合 利 用[J]. 节 能,2005 ( 2) : 56 ~ 58 [13]胡振琪,杨秀红,鲍艳,等. 论矿区生态环境修复[J]. 科技 导报,2005,23( 1) : 38 ~ 41 [14]周闯,单松. 煤矸石的危害性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0( 4) : 33 ~ 35 [15]常艳萍,徐占森. 再生资源粉煤灰的研究与应用[J]. 安徽 农学通报,2007,13( 15) : 132 ~ 133 [16]胡振华,王电龙,呼起跃. 煤矸石松散堆置体坡面侵蚀规 律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 3) : 23 ~ 27 [17]张成梁,袁元和,刘士余,等. 采煤对山西省的环境影响及 其生态修复策略[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 2) : 139 ~ 141 [18]冷发光.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四川建 筑科学研究,2000,26( 2) : 44 ~ 46 [19]高荣久,胡振琪. 煤矿区固体废弃物 - 煤矸石的最佳利用 途径[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21( 6) : 824 ~ 826 [20]李鹏波. 煤矸石山景观重建及景观评价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2006 [21]于广才,刘永彬. 煤矸石山自燃污染对周围居民健康影响 探讨[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 4) : 265 ~ 266 [22]李德平,张玉梅,方继臣,等. 矸石山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 措施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1,8( 3) : 22 ~ 25
性质以及危害,本文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煤矸石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节省能源及资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