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催眠暗示治疗优秀课件

催眠暗示治疗优秀课件


四 催眠暗示操作
催眠诱导过程
波劳金(PLOTKIN,1985)
催眠诱导方式分类:
1 专注法
(1)凝视法
(4)数数法
(2)专注想象法
(3)转盘催眠法
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眠暗示操作
2 放松法 (1)深呼吸放松 (2)渐进性放松 (3)抚摩 3 混淆法 (1)任务混淆 (2)概念混淆 (3)操作混淆
4 其它诱导技术
五 催眠暗示治疗
(一)适应范围 1 消除阻抗 2 挖掘潜意识 3 改善疼痛症状或心身症状 4 降低情绪焦虑程度 5 满足依赖感,促进被试成长 6 发掘被试的有效资源
五 催眠暗示治疗
(二)催眠暗示治疗技术 1 正性暗示 2 意识分离 3 年龄回归 4 在构建,重塑自我 5 提供发泄途径
四 催眠暗示操作
催眠诱导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催眠师的语速、语调要合适,给病人体验的时间。 2 放松要按顺序进行。 3 暗示内容要循序渐进,不要跨度太大。 4 即使了解受术者的主观感受 5 及时增补术后暗示 6 不要指望一次就成功。
四 催眠暗示的操作
催眠唤醒技术— 四个要点
1 在唤醒时,再次强化治疗时所给予的关键性暗示。 2 解除在催眠过程中所给予的全部负性暗示。 3 给予身心松弛的暗示。 4 催眠唤醒不要过于急促。
三 观察催眠现象
催眠与麻醉 催眠与机体机能的控制 催眠与行为的控制 催眠与记忆和遗忘
四 催眠暗示操作
关于暗示能力与催眠感受性 催眠感受性的影响因素
1 人格 2 性别 3 期望与动机 4 年龄 5 人群中催眠感受性的分布 6 心理生理因素
四 催眠暗示操作
对催眠师的要求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催眠前的准备 1物质准备 2催眠前的交谈: 安慰、解释、保证、强调催眠的作用。
催眠后的交谈
及时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及时解除疑虑。
五 对催眠效果的观察
1 林林总总的催眠现象 放松反应;暗示性提高;单通道信息联 系;经典暗示效应,包括了行为和感觉 (非随意性反应);意象渗入;单一观 念,具有决定性影响和专一的感觉;催 眠性痛觉丧失;隐蔽的观察者(意识分 离现象);念动动作;年龄倒退;催眠 宣泄。
催眠暗示治疗优秀课件
一催眠暗示发展历史
约公元200年蒙太尼兹 佛朗兹.安东.麦斯麦(奥地利1734-1815) 布雷德(英国,外科医生) 李厄保(法国,医生1832-1904) 沙可特(法国, 1825-1893)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
二催眠的理论假说
神经性睡眠假说(布雷德,JAMES.BRAID) 睡眠理论 角色理论(T.R.SARBIN) 生理学理论(巴浦洛夫) 分离理论(JANET),所谓隐蔽的观察者现象。 遵从-信任理论(G.F.WAGSTAFF) 精神分析理论(S.FREUD)
五 对催眠效果的观察
(二) 对被试进入催眠状态的判断
1 轻度恍惚 (1)可观察到肌肉放松 (2)肢体沉重感 (3)时间错觉 (4)意象渗入 (5)非随意反应 (6)催眠性痛觉丧失
五 对催眠效果的观察
2 中度恍惚 (1)单通道联系 (2)经典暗示效应 (3)躯体丧失感 3 深度恍惚 (1)缺乏自主控制能力 (2)和潜意识有关的幻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