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解散程序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下称全民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下称《全民企业法》)规定设立的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现就全民企业的解散概要陈述如下:
一、全民企业终止原因。
全民所有制企业终止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形:
1、违反法律、法规被责令撤销。
2、政府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解散。
3、依法被宣告破产。
4、其他原因。
(详见《全民企业法》第19条的规定)
二、全民企业解散原因。
全民所有制企业解散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企业存续期届满。
2、企业设立的宗旨已经实现或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已经完成。
3、企业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已出现。
4、企业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
5、企业的投资人决议解散。
全民企业依法应当终止的,在保证清偿债务的前提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级政府或者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实际操作执行中已变化为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投资人),可以依法予以解散。
三、全民企业终止适用法律。
1、《民法通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3、《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4、《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5、《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四、全民企业解散程序。
1、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投资人做出企业解散的决定。
全民所有制企业依法解散时,必须依法做出正式解散决定,该终止决定可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人民政府做出。
鉴于全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政府体制发生变化,实际进行企业解散操作时,企业解散决定一般由企业所在上级投资人做出,而非政府做出。
2、企业主管部门成立清算组对企业进行清算,保护企业财产,清理债权、
债务。
清算组从事以下工作:接管企业印章、财务账册和凭证、重要文件及合同;对企业人、财、物各方面进行管理,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等各种法律关系;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并按清算方案全额清偿债务。
3、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做出清算报告,并报企业主管部门或投资者确认,向原工商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核准登记手续,缴回营业执照、印章,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注销登记。
4、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公告,企业主体资格即行消灭。
由登记主管机关刊发企业注销登记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号、注销原因、负责清理债务的单位。
五、企业注销登记要求提供文件。
企业法人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应当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要求:
1、企业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原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同意注销的批准文件。
3、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出具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或者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清算报告)。
4、指定本企业职工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出具《指定(委托)书》。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及公章。
6、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
7、因未参加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时,应一并办理解除法定代表人警示限制手续,并由主办单位在《企业注销登记申请表》中“主办单位(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证明清理债权债务情况及同意注销的意见”栏内签署同意企业注销的意见,法定验资、审计机构出具清算审计报告。
报告应载明以下事项(1)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2)各项税款、职工工资已经结清。
8、工商登记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资料。
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后,收缴《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示知其开户银行。
六、企业解散清算向破产清算的转变条件。
企业解散清算过程中,清算组在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企业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并按照《破产法》进行清算。
北京市逢时律师事务所
李俊杰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