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与安全防火防爆措施

化工与安全防火防爆措施


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 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环境。
1级区域(简称1区)
正常运行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 环境。
2级区域(简称2区)
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环境,或即使出现爆炸性混合物,也只是短时 存在的环境。
11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3)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10级区域(简称 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
10区)
的混合物,可能连续或长期出现的环境。
11级区域(简称 有可能会将积留下来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
11区)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12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3)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火灾危险环境域划分
隔爆型(d)
充油型(o)
增安型(e)
充砂型(q)
本质安全型(i)
无火花型(n)
正压型(p)
防爆特殊型(s)
14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5)防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识及选型
15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5、静电预防 1)静电的产生
✓ 双电层概念,在两物质紧密接触后分离,
当其接触间距达到或小于 25X10 -8 cm时 , 在其接触的界面上会产生电子的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质 带负电。 电子的转移是靠“逸出功”来实现 的。
间的表面电阻,单 位为Ω
✓<~11在 则00电研用68 阻ρ究s率固。有体即会体带使引电静产 起阻电生 危率时静 害ρ用v电 ,ρ和v;, 静表研也 电面究较 导电液阻易体体率带消。ρ静失s两电,种时不。,
1~0190(102)介电有静常可电数能 量产 不生 大静电危害,但产单的部位介的生长质电度电的阻、流,单通单位过位面其为积内 10还11是相贮对运静,极电当常易有数积接超聚地过静装2电0置,,时不危都论不害管会较道产大连生续,静输是电送Ω防·积cm
与焊接一样都属于动火范畴,应办理动火审 批手续。
✓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
7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2、摩擦与撞击
✓ 防范措施举例:
(1)机器上的轴承等转动部件,应保证良好 的润滑,及时加油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机件的摩擦部分,最好采用有色金属制造的 轴瓦; (2)凡是撞击或摩擦的两部分都应采用不同 的金属制成; (3)防爆生产厂房,地面应铺不会发火材料 的地坪,进入车间禁止穿带铁钉的鞋;
✓ 所谓“逸出功”,就是一个自由电子从金属
内转移到金属外所需做的功,也称为功函 数,用Φ来表示,单位为电子伏特(eV) 。 由于功函数的不同,两金属板在紧密接触 后分离时就会产生电子的转移。
16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任一正方形对边之
5、电 /2)Ω静阻·静c(电率m电1预)积防电聚特阻的点率影响因素
~1聚0。15 静电的重点
>1015
不易产生静电,但若一旦产生,
也较难消除
17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静电电量泄漏
5、静电预防 2)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
到原来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
(3)静电消散的半衰期t1/2 液体 : t1/2 =6.5 ×10 -14 ε ρ 固体: t1/2 =0.69RC
有些国家规定:t1/2 <0.012s时,可认 为静电的积聚是安全的。
空气中的湿度对静电积聚有很大影响。当相对湿
化工与安全
防火防爆措施
1
内容导航 3.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3.2火灾爆炸事故蔓延扩散的限制措施 3.3 消防设施
2
3.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3.1.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3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1、取代或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注意通风排气
4、惰性化: 指在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中 充入惰性气体,可降低氧气、可燃物的百分比, 从而消除爆炸危险和阻止火焰的传播。
(1)最小氧浓度(MOC)
定义: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和中氧气所占 的百分比。低于这个百分比,火焰就不能传播。
MOC
L下
氧气的物质的量 / 燃料的物质的量 /
mol mol
适于碳氢 化合物
4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4、惰性化 (2)惰性化
✓ 惰性化可以将惰性气体加入易燃混合物系统
以惰降性低气Ψ体(置O换2)容,器使管其道低内于的M可O燃C,物也,可使以可以燃 气降至可燃下限以下。
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电弧温度可高达 3000~6000℃。
✓ 工作电火花,事故电火花。
(2)爆炸性物质分类
Ⅰ类:矿井甲烷
爆炸性物质
Ⅱ类:工厂爆炸性 气体、蒸汽、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
和易燃纤维
10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3)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0级区域(简称0区)
21区
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 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性粉尘或可燃纤 维,随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 和配置上能引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 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13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4)防爆型电气设备
8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3、绝热压缩
在柴油机中应用广泛。
p2 / p1 (V1 / V2 )k T2 / T1 (V1 / V2 )k 1
K为压缩气体的绝热指数,k= Cp/CV 。
9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4、防止电气火花
(1)电火花和电弧
✓ 电极间击穿放电产生电火花,电弧是大量密集
正确选用传热 介质
防止传热面结 疤
热不稳定物质 的处理
6
3.1.2 着火源及其控制
1、明火及高温表面
✓ 生产用火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和维修用
火。非生产用火指如取暖用火、焚烧、吸烟 等与生产无关的明火。
✓ 加热方法的选择 ✓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和设备内必须使用防
爆灯具。
✓ 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
✓ 对约大为1多0数%可,燃对气大体多,数最粉小尘氧最气小浓氧度气Ψ浓(度OΨ2()
O2)约为8% 。
5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5、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6、检测空气中易燃易爆
物质的含量
工艺参数的安 全控制
温度控制
控制投料速度 和料比
超量杂质和副 反应的控制
温度、压力、 流量、料比等
除去反应热
防止搅拌中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