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2.地震的前兆资料、防震与避震宣传图片资料、避难袋、洪水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图片资料,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网上或图书室搜集有关地震前兆、防震的相关资料内容,搜集有关家庭避震一些常识内容。
2.搜集有关洪水中救人的常见方法以及如何对溺水人员进行救治,如何做好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的资料。
3.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
内容
教师
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
情境
导入
主题
新课
导入
【旁白】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胡思乱想,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他越想越害怕,整天不开心。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杞人的行为,其实杞人的这种忧患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灾害的可能,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当然不能像杞人那样,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作为,而应该是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在讲“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时应和前面的防震知识联系起来,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洪水中的救助,应抓住游泳、科学控水、人工呼吸等重点,要求学生尽力掌握这些技能。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阅读”中某一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最后回顾本节内容。
课
前
准
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与整合
探究一点拨
1.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这是防震的注意的内容之一。
2.室外避震的共性: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常发地震区应准备好家庭避难袋。
4.地震灾害中的救助重点先自救,后救助他人;先救人,后救物。
探究二点拨
1.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技能应用与拓展》的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
四
层
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防震准备、避震、洪水应急、自救与互救。根据这些关键词,理清楚基本概念,弄明白特性以及成因。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地震有哪些前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前兆?
2.为什么地震时不能一律采取快速外逃的方法?
3.家庭避难袋中应该有哪些东西?
4.地震后被困时,应该怎样做?
5.在抢救落水人员时,应该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
二
层
展区展示要求板书美观大方,内容简洁明了。
PPT展示地震、洪水和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宣传图片,让学生大体掌握在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第
三
层
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基础智能检测》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全新视角拓展》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其中第3题综合性较强,具体解析如下:第(1)题,参考图例,依据我国的自然区划就可以得出答案。第(2)题,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是一种气象灾害,与干旱大风的天气密切相关。第(3)题,沙尘暴发生时,风沙大,可戴口罩、围纱巾等防风沙伤害;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第(4)题,受沙尘暴影响大小与距离沙尘暴源地的远近、地表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多少有关。
2.洪水中救人时要掌握救助的正确方法。
3.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一下几个问题:1.地震的防震准备、避震与自救和互救;2.洪水中自救与互救;3.其他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
授课年级
课题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课程类型
课时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老师
教学
目标
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导
学
建
议
重点
难点
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教
学
建
议
在讲“防震准备”时,关键是让学生知道在地震发生时怎么逃,往哪逃;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讲“避震”时,应抓住两个要点,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是躲,瞬间选择;“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保护头部。震后自救与互救部分,应抓住三个要点: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保护好呼吸系统,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求生欲望。
1.对地震、洪水灾害中如何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表现出积极探索兴趣。
2.课前通过搜集资料和预习,初步了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洪水中救人的方法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震中前兆资料、地震中避震、自救方法宣传图片等。
第
一
层
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
概括
提升
意义
创设总结情境
【旁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常识。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如果自然灾害不幸降临到我们身边时,这些知识可能会帮助我们摆脱险境,获得重生。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3.震后自救与互救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级
环节一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把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