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7:31.01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洪学珏[导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数学中的任何题目中,计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本文就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希望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实现高效的计算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洪学珏山东省高青县黑里寨镇草地小学 256306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数学中的任何题目中,计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本文就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希望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实现高效的计算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40-01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讲,计算能力既是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今后开展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途径开展计算教学,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发展自己。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对数学问题的亲近感,主动的开展数学问题的计算,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计算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一、加强口算估算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口算训练。

口算被广泛的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会贯穿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是开展其他方面的运算,例如笔算、估算等等计算方式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为学生今后的计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小学最为基本的计算内容,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的理解,熟练的掌握,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为了达成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新知识前,适时的复习口算知识。

教师还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并不代表学生要乱猜测,这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是运用较为简单的形式知道大致计算结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保证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估算。

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估算形式是用适当的方大或缩小的办法取近似值进行计算。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进行对学生的加强训练,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估算内化为自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二、注重开展算理教学
新课标强调算法多样化,要求学生在学习数的基本运算方法时,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算法多样化是需要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以及思考问题的不同所引起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数学实际教学,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会产生不同的算法,会帮助学生体验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展现学生的个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产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三、逐渐深入进行训练
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而计算能力的形成是有自身的独特规律。

就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数学计算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通过学生对计算问题的真实体会,将中间的过程最大程度的缩减,进行有效的归类,并在熟练掌握后开展变式练习。

在学习的最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这种逐渐深入的练习,可以强化对学生基础计算能力的训练,还能够使学生在深入的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逐渐开展知识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2]。

四、强化学生验算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少的学生忽视验算,认为验算是不必要的行为,即使进行验算,也只是将计算的结果照抄,开展的是无效验算。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验算的意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逐渐的使学生自觉的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

想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师要对学生时时的提醒和监督,长时间的保持这样的状态,学生自然就会形成验算的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才能保证正确率[3]。

五、重视反思数学错题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例如,写错数字、小数点位置错了等等一系小毛病,而且会经常的出现。

所以,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将问题反思,引导学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深入的反思,产生清晰的印象,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医生诊断的趣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将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找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牢牢的将出现的错误记忆,提高学生进行计算的效率。

结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训练,注重算理教学的开展,逐渐深入的进行训练,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

同时,重视对错题的反思。

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够保证计算教学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呈现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上官璐.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4.
[2]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56.
[3]钟玉坤.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 (17):23+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