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灵的镜子--东山魁夷ppt课件
心灵的镜子--东山魁夷ppt课件
1947年39岁时东山魁夷的画作《残照》在日本第三届画展获得特优奖并被日9 本政府买下收藏,他的绘画水平才被社会承认。从此大放异彩,一鸣惊人。
《路》
夏天清晨草原中的一条路。 历尽人生后重新开始的路。 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心灵之路。
《路》创作于1950年,这是东 山魁夷继《残照》之后获得巨大 好评的代表作,也被誉为确定了 东山魁夷在日本画坛地位的杰出 之作。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 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 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5
大师评价
东山魁夷的散文集在日本很受欢迎,其散文在日本与 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而川端康成自己对东山魁夷的 文字也有很高的评价:“东山魁夷散文正如他的绘画一 样,他的散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 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有对 美的热烈的呼唤。东山先生说过,旅行、绘画和写散文, 是他一生的三大要素。”
22
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创立到 1867年的大政奉还,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
8
《 残 照 》
独坐残阳夕照的山顶。远眺暮色的群山和清澄的天空。 体验苦恼与悲哀之后,祈念的宁静。融入悟谛的世界。
《残照》渲染着夕辉普耀、大气笼罩下的八岳和妙高诸峰的粗犷雄浑,拥有 日式画风的淡雅,却又有着西方油画极丰富的色彩及冷暖变幻。
课文分析
少年时代”我“所见风景二: 大海奔涌的波涛 雄奇的光芒色彩 风浪嬉戏 风激烈叩打挡雨窗 波涛冲击着海滩 扬起银白的飞沫
”我“的感受: 亲昵地包裹着我,给我安适
●风景于我,是一种救助,藏于我内心深处,指引我精神发展。
19
课文分析
青年时代”我“所见风景:
山国严峻的自然风貌 暴雨侵袭 闪电肆虐 雷声隆隆 空气震荡 瀑布流泻 大雾翻卷 空漠的灰色世界 贫瘠土地 严酷气候 坚韧的人树 ”我“的感受: 庄重的精神 素朴的人情
3
作者心声
“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 阐明人的心灵……”
“……从此以后,在我所邂逅的风景中,我仿佛听 见同我的心相连的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搏 动……”
“我记得恩师结城素明先生曾经这样对我说:出去 旅行写生吧,把自己的心研磨得像镜子一样,好好 观察一下自然。”
4
大师评价
川端康成谈到东山魁夷时说:“他一面把旅行当作 人生,当作艺术,把旅行当作人生,当作艺术,把流 转无常看成人类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将孤独与忧愁深 埋心底,对万物抱着肯定的意志,并努力加以贯彻, 经常从自然中获取新鲜的感受,始终生活在谦虚诚实 的情感之中。”
-----东山魁夷
《 北 山 杉 》
12
《初秋》
13
《白桦》 14
《湖岸》
15
《艺林漫步》
16
17
课文分析
青少年时代两次远游所见风景: 少年时代”我“所见风景一:
夏季早晨 清爽的风 被夜露打湿的草 静寂、明朗、辽阔的海 隆起的小丘 绵延碧绿的山峦 ”我“的感受: 幼小的心灵充满快乐,浑身神清气爽 感受到母亲慈悲的心怀和生命的泉源 ●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我“的内心感受和外部世界相呼应。18
●山国风景象征“我”心中的愿望祈求,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20
对比手法
青少年时代两次远游所见风景之对比:
少年时代所见 风景特点:
青年时代所见 风景特点:
明丽 静谧 温馨
肃杀 空漠 灰色
母性的阴柔
男性的阳刚
21
作者心声
人的内心没有感情的激动就不可能把风景看成是美的。 风景,是人的心灵的祈望。 风景是心灵的镜子。 一个国家的风景象征着这个国家国民的心灵。 我们的风景紧密关联着我们人类的生存!
6
大师评价
东山魁夷的绘画传神地表现了日本传统的“物之哀” 的审美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恋和淡淡感伤。川 端康成说:“东山的风景画是日本大自然美的灵魂。” 从尺幅小品到百丈巨作,东山魁夷异常深刻地表现了大 和民族追求的情调之美,一种平和、澄澈、忧伤、眷恋 的纯粹的情调。
7
“物之哀”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 的文学理念,本居宣长在《紫文要领》中阐述日本 民族的“物哀”:“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 们看在眼裏,听在耳裏,身体力行的体验,把这万 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裏把这些事情的情 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 之哀。”
2
作者简介
东山魁夷是日本二战后最负盛名的风景画画家,他与平山郁夫、高 山辰雄并称为日本当代画坛的“三座大山”,他对日本当代绘画艺术 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他致力于散文创作,以优美而细腻 的文笔与川端康成并称为日本散文文坛的双子星座。
作为一位终年与自然为伴的艺术家,东山魁夷在不断寻找、描绘 风景之美的同时,通过对风景世界的关注,进而对自然奥秘进行哲学 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不断反思。东山魁夷的风景世界除了给 人以直观的感官世界的美之外,更想透过绚烂的风景,唤起人们精神 世界的感动。
心
灵
的
东 山
镜
魁子
1
夷
作者简介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风 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 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 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 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 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 《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 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 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 术大奖。1999年5月6日逝世。
10
《 宵 樱 》
《宵樱》创作于1982年,这是一幅静美而精致的画,月圆之夜,樱花绽放。或许 你也能感觉到一片一片的花瓣儿于苍苍月色下开始呼吸……东山魁夷作画以触动人 心灵而被喻为“心像风景画家” ,他的画总能使观者与作者达到心灵美感的统一。
“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二者的巧合不会引起任何感动。花儿 由于其可能凋谢才更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一定会 在无意识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这茫茫世界的短暂生存期间能有11缘 相遇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