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

第一章建筑给水系统1.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一、定义:建筑给水系统是供应建筑内部和小区范围内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系统。

二、影响因素:水质、水量、水压。

三、分类及要求(按用途)1.生活给水系统:(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企业生活用水)(1)生活饮用水系统(2)杂用水系统特点:用水量不均匀,水质要求差异不大。

2.生产给水系统:(产品用水、工艺用水、辅助用水)特点:用水量均匀,水质要求差异大。

3.市政消防给水系统:(道路清洗用水、绿化浇灌用水、公共清洁卫生用水、消防用水)特点:用水量大,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水压要求高。

注:为了节约用水,可采用中水系统。

三种基本给水系统,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后,设置生活、生产、消防三个独立的给水系统,也可设置两种或三种合并的组合给水系统。

1.2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一、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进户管:针对一个建筑;总进水管:针对小区)2.水表节点(水表、闸门、泄水装置的总称)3.给水管网(1)干管(2)立管(3)横管(4)支管4.给水附件(1)配水附件(水龙头)(2)控制附件(阀门)5.升压和贮水设备6.消防设备1.3建筑给水方式一、给水方式的选择考虑因素1.用户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主要是系统所需水压)。

2.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水质水量和水压情况。

3.卫生器具及消防设备等用水点在建筑物内的分布,以及用户对供水质量、可靠性的要求。

二、给水方式的选择原则1.力求系统简单,管道输送距离短,降低工程费用。

仅在用水高峰时,由于用水量增加,而是市政管网压力降低,不能保证建筑上层用水。

优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缺点:水箱容易二次污染,水箱容积确定要慎重,重量大,增大建筑物荷载,影响建筑物立面处理。

3.单设水泵方式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且室内用水量大且均匀。

优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

缺点:,耗能多。

注:为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

4.水箱、水泵联合方式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不足,室内用水不均匀和允许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优点:减少了水箱容积,出水量稳定,,供水安全可靠。

缺点: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维护管理比较麻烦。

5.气压给水方式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所需水压,室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允许设高位水箱。

优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

缺点:水泵效率低,耗能高。

4.分区分压给水方式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只能供到建筑物的下面几层用水要求。

优点:为了充分利用外网的压力,供水安全。

2.充分利用城市管网水压。

3.供水安全可靠,管理维修方便。

注:生活给水系统中给水压力不能大于0.6兆帕。

三、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适用条件:城市配水管网提供的水压、水量和水质任何时间内都能满足建筑内用水要求。

优点:不需任何设备,投资省,维护管理简单,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缺点: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不足或停水时,会造成系统的供水中断。

2.设有水箱的给水方式适用条件:城市配水管网周期性不足,一天内大部分时间能满足需要,缺点:投资较大,维护复杂。

第2章建筑排水系统2.1 排水系统的分类、体制和组成一、分类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大便器、小便器)生活废水(洗涤盆、淋浴设备、洗脸盆、化验盆)生产排水生产废水(轻度污染、水温提高)生产污水(污染较重)屋面雨雪水二、排水体制1、分类(1)分流制: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工业建筑生产污水和废水各自由单独的排水管道系统排除。

(2)合流制:指建筑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污、废水合用一套排水管道系统排除。

2、选择(污水性质、污染程度、外部排水体制、综合利用、中水开发等)三、组成1、卫生器具及生产设备受水器2、排水管道3、通气管道(作用)4、清通设备5、提升设备6、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2.2 排水管材与附件及卫生器具及其设备和布置一、卫生器具材料要求:二、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三、卫生器具的设置和布置1、卫生器具设置种(见规范)数量2、卫生器具布置应根据厨房、卫生间、公共厕所的平面位置、房间大小、建筑质量标准、有无管道井或竖槽、卫生器具数量及单位尺寸等,既要满足使用方便、容易清洁、占房间面积小,还要考虑管道布置提供良好的水力条件,尽量做到管道少、管线短、排水通畅。

卫生间内卫生器具布置最小间距四、金属管材及附件(了解)五、排水塑料管(重点)1 、特点:重量轻、耐腐蚀、不结垢、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外表美观、重量轻、容易切割、便于安装、节省投资、节能等优点,也有强度低、耐温差、易老化、防火性能差等缺点。

2 、伸缩节设置:①、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板之下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下。

②、立管穿越楼层处为非固定支承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上或之下。

③、横管上设置伸缩节应设于水流汇合管件上游端。

④、立管穿越楼板处为固定支承时,伸缩节不得固定;伸缩节固定支承时,立管楼层处不得固定。

⑤、伸缩节插口应顺水流方向。

⑥、埋地或埋设于墙体、混凝土柱体内的管道不应设置伸缩节。

六、附件:1、存水弯:(S P形)水封高度(50-100)2、检查口和清洁口3、地漏(设置要求)4、其他附件隔油具、滤毛器和集污器、吸气阀2.3 屋面雨水排除系统分类一、按雨水管道布置❖外排水系统❖檐沟1、屋面雨水—檐沟—雨水斗—外立管—散水坡—雨水口或屋面雨水—檐沟—雨水斗—外立管—连接管—检查井2、适用条件: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用建筑和单跨工业厂房3、设置:一般为8—16m工业建筑可达24m➢长天沟1、屋面雨水—天沟—排至建筑物两端—雨水斗—外立管—室外地面水井2、适用条件:大型屋面(大面积民用与工业建筑)3、设计或复核确定天沟断面尺寸内排水1、屋面雨水---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检查井——室内埋地管2、适用长件:大屋面面积(跨度甚大的工业厂房,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对建筑物立面处理较高的建筑物,大屋面建筑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不允许在外墙设置雨水立管。

第3章建筑给排水施工图3.1 给排水施工基础1.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例1、图线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线宽b应根据图纸的类别、比例和复杂程度确定。

一般线宽b宜为0.7mm或1.0mm。

对建筑平面图的处理:把原来表示承重的拄/墙的“粗”线条统一改成“细”实线,并把无关重要的第三道细部尺寸及内部某些设施删除,仅保留总和轴间尺寸。

平面图内给排水的管线均用稍比土建“粗”的线型表示。

2.标高室内工程应标注相对标高;室外工程应标注绝对标高;当无绝对标高资料时,可标注相对标高,但应与总图专业一致。

下列部位应标注标高:沟渠和重力流管道的起讫点、转角点、连接点、变尺寸(管径)点及交叉点;压力流管道中的标高控制点;管道穿外墙、剪力墙和构筑物的壁及底板等处;不同水位线处;构筑物和土建部分的相关标高。

压力管道应标注管中心标高,沟渠和重力流管道宜标注沟(管)内底标高。

3.管径管径应以mm为单位。

1、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表示(如DN15、DN50);2、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直缝或螺旋缝)、铜管、不锈钢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外径D×壁厚表示(如D108×4、D159×4.5等);3、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管、陶土管、耐酸陶瓷管、缸瓦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内径d表示(如d230、d380等);4、塑料管材,管径宜按产品标准的方法表示;De -- PPR、PE管、聚丙烯管外径当设计均用公称直径DN表示管径时,应用公称直径DN与相应产品规格对照表(如英寸)。

编号常用给排水图例建筑给排水图纸上的管道、卫生器具、设备等均按照《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使用统一的图例来表示。

在《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列出了管道、管道附件、管道连接、管件、阀门、给水配件、消防设施、卫生设备及水池、小型给水排水构筑物、给水排水设备、仪表等共11类图例。

3.2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内容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一般由图纸目录、主要设备材料表、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统图(轴测图)、施工详图等组成。

3.3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识读实例 P63第4章建筑采暖系统4.1 概述一、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中供热系统主要有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和热电厂供热系统。

1.区域热水锅炉房供热系统以热水为热媒的集中供热系统2.区域蒸汽锅炉房供热系统通过蒸汽管道输送至采暖、通风、热水供应等用户,蒸汽凝结放热变成凝结水后,再通过凝结水管道返回锅炉房的凝结水箱,由凝结水泵升压后返回锅炉。

3.热电厂供热系统热电厂作为热源二、采暖、采暖系统及分类1.采暖的概念所谓采暖就是根据热平衡原理,在冬季以一定的方式向房间补充热量,以维持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温度。

为此,通常需要设置由产热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等)、输热管道与散热器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采暖系统。

采暖用户是集中供热系统用户的一种。

2.采暖系统的分类1)根据所采用的热媒种类划分采暖系统(1)热水采暖。

以热水作为热媒,低温热水采暖系统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

(2)蒸汽采暖。

以水蒸气作为热媒(3)热风采暖。

以热空气作为热媒(4)烟气采暖。

它是直接利用燃料在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向房间散出热量,以满足采暖要求。

如火炉、火墙、火炕等形式均属于这一类。

2)根据采暖系统服务的区域划分(1)局部采暖。

(2)集中采暖。

(3)区域采暖。

3)根据采暖时间划分(1)连续采暖。

(2)间歇采暖。

(3)值班采暖。

4.2 供暖系统分类热水采暖系统按照循环动力可分为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由锅炉、散热设备、供水管道、回水管道和膨胀水箱组成。

膨胀水箱设在系统最高处,以容纳系统受热后水的膨胀体积,并排除系统中的气体。

系统充水后,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水温升高而密度变小。

沿供水干管上升流入散热设备,在散热设备中放热后,水温降低密度增加、沿回水管流回加热设备再次加热。

水连续不断地在流动中被加热和散热。

这种仅依靠供回水密度差产生动力而循环流动的采暖系统称作自然(或重力)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及作用压力自然循环作用压力的大小与供、回水的密度差和加热中心与散热器中心的垂直距离有关。

当供、回水温度一定时,为了提高采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锅炉的位置应尽可能降低。

为此,自然循环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力一般都不大,作用半径不超过50 m。

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是依靠水泵提供的动力使热水流动循环的采暖系统。

它的作用压力比自然循环采暖系统大得多,所需管径小,采暖系统形式多样,供热半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