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XX年依法治国心得体会精品范文,欢迎阅读!
精品范文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实行,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
步发展与成熟,以科学的权力义务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逐步发展,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以江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全国人民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
有法可依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
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要求:(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执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否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要求执政党不去随意干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更不能代替国家政权包办一切,而是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严肃认真的
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守法,保证其充分、正确、合
理地行使职权。
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
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法治意识,掌握和提高运用法
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
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
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制定、执行和实
施法律的专门机关和人员。
它们严格依法办事,是实行并坚持依
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
职人员,都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树立守法的榜样。
(3)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
广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还要善于
运用法律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
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
这是依法治国广
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
(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
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
对人民负责、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一丝不苟地执行法律。
二是讲执法要严格,即正确、合法、合理、公正、及时。
(四)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这是依
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
违法不究,不但会
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
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信于民。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为基层司法人员,我们要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正在我院如火如荼地进行。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的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一章,观看录像,讨论交流,我加深了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增强了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到民事审判中的自觉性。
通过认真学习,我认识到:
一、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对审判人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树立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对审判人员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保证审判工作依法进行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审判人员的职责就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在审判人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尤为重要。
民事审判工作,处理的是人民群众之间婚姻家庭、合同、侵权等纠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审判工作中贯穿依法
治国的理念,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审判人员是否尊重法律,是否时时处处维护法律的权威,在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是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理念的信仰。
因此,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我们审判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深了对依法治国理念深刻内涵的理解。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第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第三、严格依法办事。
在认真学习读本以前,我片面理解依法治国就是严格依法办事,对严格依法办事也是表层的理解,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严格依法办事,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职权由法定,二是有权必有责,三是用权受监督,四是违法受追究。
在学习读本以前,我以为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依法办事,没有理解到还有前两个基本内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在依法治国理念中首先应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不可能依法治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涵的三方面的涵义依次是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我们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中不能认为
自己是高人一等,居高临下,滥用审判权,这种特权思想一定要清除。
不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违法行为要受到追究,审判人员违法审判也一定要受到追究,否则法律尊严就无法保障,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应有之义。
因为没有法律的权威,法律就得不到执行。
因此尤其我们审判人员要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护宪法权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在适用法律中要注意执行的是宪法和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解释,与以上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地方的土政策坚决不能执行。
提高法院的公信力也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方面,在审判中一定要公正高效地处理纠纷,以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三、在审判工作中要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要提高法律素养,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
这是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审判人员的基本要求。
法谚云:“法官知法”。
作为审判人员,不仅要知法,而且要“业务精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的素养,才能准确地适用法律,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是,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是一个合格的审判人员的基本素质。
自觉接受监督对审判人员很重要。
因为任何权力都必有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是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而排斥监督。
监督有法院内部的监督,如审判监督庭、监察
处,外部有人大、政法委,社会监督等。
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把自己履行职责的行为置于内外部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