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山水美景,品汉字文化----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王作志【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以山水之美为主题的古诗文单元,共五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周密《观潮》、张岱《湖心亭看雪》)。
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三峡是本单元的第一篇。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节选部分不长,但却能体现《水经注》的艺术特点。
【课标链接】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学情分析】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初中生学习语文普遍害怕文言文,文言文难教难学,文言文课堂往往枯燥无味,令人昏昏欲睡。
如何把学习变为快乐的探究之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增加情感体验,使之自觉爱学文言文,是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笔下的三峡山水之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竞争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文本,体会《三峡》描绘的自然美。
学习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三峡》的炼字美、结构美、语言美。
【学法指导】朗诵法,联想法。
【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关于课文: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
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
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3.关于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白帝城和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全长204公里,合古制700余里,是长江上风景壮美的地区之一。
2010年10月26日上午9时,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高峡平湖的美景由设想变为现实。
4.描写三峡的有关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视频介绍外国网友。
这位网友非常痴迷于中国古代的文化,目前他和他的朋友正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赶巧也学到郦道元的所写《三峡》一文。
不过,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他向我请教,我今天把这些问题带来了,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帮帮忙。
有外国人痴迷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是不是有责任帮助他们?2,竞赛激励:今天准备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两大组),看看哪位同学能够担任文化的使者。
对于表现出色、帮助较大,外国网友还委托我送一份精美的小礼物。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我通过网络会发给网友的。
没准他到三峡来还会邀请你见面哟!二、指点网友朗读,生生互动竞赛。
1,(录音播放网友朗读选文第一段)网友第一个问题。
我读得还行吧?2,学生点评。
3,请你给他当老师,任选一段做示范,指导他朗读,一定要读出最好水平哟)。
(配乐)4,师点拨:古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
学习文言文,读是第一关。
要读得正确流利、字正腔圆、读出感情和韵味。
三、感知文本大意,赏析山水之美。
1,(录音播放网友第二个问题):三峡的风景真的很美吗?我从文中怎么就没感受出来(三峡的山水之美)?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作者笔下的山水美景。
请任选一句做点赏析,帮助让这位网友寻找美景,让他心服口服。
3,学生用推荐句式(我从句读出了三峡的。
或三峡之美,美在。
)说话,教师链接图片,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及作用(链接1字义,2句义)。
边归纳板书。
4,师生互动:老师只推荐了一个字就把三峡的美说情了,想不想知道我推荐的是哪个字?(峡,望文知义,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图片。
肯定会写到山水,追问:哪几段写山?哪几段写水?(第1段写山,第2-4段写水)。
(既有集中写,也有分散写。
)(出示图片,山水图片与文字融合对应)(板书:峡山水)三峡之美,美在山水,山环水,水绕山,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5,总结点拨:慧眼观天下,妙笔写春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
山之光,水之声,木之色,花之香,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我们并未到三峡,是如何感受到三峡之美的?郦道元把三峡描绘的很美。
(板书:描写美)6,图配文活动:为了帮助网友身临其境体会三峡美景,我发了一组三峡风光图片给他,他却不知道和三峡原文有什么关系,请你为图片配上文字,我再发给他,抢答。
(你想到哪一句?点击图片,联想原文)。
7,总结点拨:三峡美,如诗的山,如画的水,三峡景物美,《三峡》文更美。
三峡美景催生了《三峡》美文,《三峡》美文定格了三峡美景。
四、品读汉字之美,感受汉语魅力。
1,我这位网友真是个爱钻研、爱思考的网友。
(出示聊天记录网友第三个问题)我发现文中有很多带山旁、三点水旁的汉字。
这有什么讲究吗?2,学生任选一个解释。
(代网友追问:这个字写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3,师生互动:重点解释“涧”。
(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涧是两山中间有水的地方。
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解释。
老祖先造字充满了的辩证法思想与智慧)4,点拨小结:写山水巧用带山旁三点水旁汉字,真是妙趣横生,不仅节约笔墨,而且别有韵味。
即可看出汉字的神奇,也可看到作者的独具匠心。
(相信网友一定会被中国的汉字所折服)5,如果要你来描写、形容山(水)特点,你准备采用哪些带山旁三点水旁的汉字?(学生举例)6,点拨提升: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每个汉字都是一部文化史。
赏山水美景,品汉字文化,让我们体会到文章的炼字美。
(板书炼字美)五、深度对话文本,体会行文之妙。
1,(同学们表现真好,网友又提出第四个问题)(聊天记录)这篇文章的写法好怪哟!(问:怪在哪里?)2,学生讨论交流。
①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文章写三峡,为什么从“山”写起?(点拨提示: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山是峡的骨架,山是水的背景,所以从山写起。
)②文章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点拨提示: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③峡,两山夹水的地方,文章为什么把水放在中心位置?(点拨提示:水是峡的灵魂,水是山的眼睛,流动的水更美于静态的山。
而且是《水经注》,当然以写水为主,山只是作为背景来寥寥几笔带过。
)(当然,山水不可分)3,总结过渡: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三峡的结构安排的很巧、很美。
(板书结构美)六、品改三峡美文,了解注释文化。
1,(最后一个问题,网友第五个问题):(聊天记录)这篇文章有很多四字句,我想把它都改为四字句可以吗?帮帮我。
2,教师示范:我改了一段(出示例子),可是由于时间忙,没来得及完成,请大家帮忙。
(学生任选一段或一两组一段)3,(生分组读,一组读原文,一组读该文,配乐)改后文本读起来有何感觉?再押韵就变成了一首四言诗了。
这么好改,为何不这样写呢?4,点拨小结:本文是注释的一部分,注释就是为了方便理解才做的,应该通俗易懂。
一般的注释,只是做到了的准确通俗,本文却具有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感。
如果不是一个眼中有景,胸中有诗,心中有爱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等巧夺天工、感天动地的美文的。
(板书语言美)5,背景链接: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读书和游览。
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经过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这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6,介绍四大名“注”。
郦道元《水经》注,与裴松之《三国志》注,李善《文选》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并称“四大名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写文章乃千秋伟业,而给文章做注释则繁琐微末,吃力不讨好,不容易出成绩,都不愿意干。
试想,没有这些注释家的辛勤工作,古代典籍后人无法理解,文化可能断层。
尤其是郦道元,不仅为水经作注,而且还把注释文字写的那么美,匠心独运,如诗如画,实在令人敬佩。
7,知人论世:你觉得郦道元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执着事业,自觉担责)。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赞美热爱)点拨提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对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无论干什么都可以干出名堂来。
七、诵读美文,结束授课。
(2-5分钟)1,齐读美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为了表达我们对美文的由衷欣赏,对作者的至诚敬意,对网友的真诚帮助。
我们(全体起立)来大声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诵(背诵)一遍课文。
2,地方资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兴山也是个多山的地方,境内沟深谷幽,水流湍急。
县境内有大小山头3580座,也是个人杰地灵如诗如画的好地方。
歌词自作风格老,诗卷长流天地间。
学习这篇文章,应该别有会心,更能体会到文章的描写美、炼字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
3,方法总结:网友最后的请求金点子: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建议、好点子?4,课堂竞赛总结:优生学生(小奖品)。
其实大家表现都很出色。
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感谢大家对网友的热情帮助。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学习古文化的诗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日渐升温;炎黄子孙,弘扬传承;学习诵读,嚼字咬文;四海称赞,魅力天成;汉字神奇,独具神韵;民族复兴,中国精神。
4,课外延伸:2010年10月26日上午9时,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高峡平湖的美景由设想变为现实,从此,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
昔日的三峡风光有些再也看不见了。
还好,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留有关于三峡的文章。
5,(出示三峡工程后的图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文人墨客都对三峡赞不绝口。
永恒的文字记下了永恒的风景,也就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你能举出描写三峡的诗句来吗?学生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