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刚构桥设计几点体会

连续刚构桥设计几点体会

连续刚构桥设计几点体会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连续桥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论数量上还是单孔跨径上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连续刚构桥梁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管线桥工程为例,介绍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连续刚构设计结构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中,简支梁、悬臂梁与连续梁是三种古老的梁式结构体系,早为人们所采用。

20世纪20年代末,预应力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改善和加强了混凝土结构,而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方法中引入了传统钢桥的悬臂拼装施工法,并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一些特点,对之加以改进和发展,促使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中的悬臂体系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形成了T型桥。

连续桥是由T型桥演变而来的,T型桥不仅发挥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更使得悬臂施工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中的应用得到了新的推广与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单孔跨径上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连续刚构桥梁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桥梁计算,从建模、受力计算、各阶段工况荷载分析详细介绍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过p桥位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区小气候差异较大。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6.6℃,月均气温最高27.0℃(8月),最低5.7℃(1月)。

桥位区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建设工程范围内最高点高程407.95m,最低点高程314.66m(河床),相对高差93.29m。

建设区域位于平直段河谷两侧,河流沿西北→东南向发育,管线桥跨越走向40°,近垂直于河岸布设,河左侧地形坡高18~24m,右侧地形坡高20~24m。

河宽约150~170m,深约8.00~15.00m,两侧岸坡均为第四系覆盖土层岸坡,场地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和河谷地貌。

桥位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由上而下为第四系坡残积成因(Q4el+dl)的低液限粘土、第四系冲洪积成因(Q4al+pl)的中砂土、夹砂土低液限粘土、漂卵石土,下伏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4、计算参数和荷载组合
4.1 计算参数
主桥挂蓝及施工荷载重量按800kN进行结构计算,吊架自重500kN计算;
主桥温度内力:整体温升25℃、整体温降20℃,顶、底温差按《公桥规》规定[2]第4.2.10条规定进行温度梯度效应的计算;
主桥支座不均匀沉降:按1cm考虑;
主桥合拢温度按15℃考虑;
风荷载:风速27.5m/s,风压0.45kN/m2,《公桥规》规定[2]第4.3.7条规定进行计算。

4.2 活载
公路-Ⅰ级:横向分配系数为1.15×1.05=1.20。

汽车制动力:按《公桥规》规定[2]取用。

4.3 荷载组合
(1)施工阶段考虑以下组合:
最大悬臂状态下、单侧挂蓝脱落状态下、合拢阶段以及成桥阶段各工况受力情况。

(2)运营阶段考虑以下组合:根据《公桥规》规定[2]要求,主梁设计计算应考虑以下几种工况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1)长期效应组合:结构重力+公路Ⅰ级+混凝土收缩、徐变;2)短期效应组合:结构重力+公路Ⅰ级+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差;3)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结构重力+公路Ⅰ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