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 思维与创造性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 D )A.想象B.联想C.表象D.思维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 )。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 分析性和整合性3.看到月亮的边上有一圈光晕,就推知将要刮风,这是(B )A.知觉B.思维C.想象D.遗觉像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 C )A.直观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整体性5.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 )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C.间接性D.概括性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B )。

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7.“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D )。

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8.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 )。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9.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 B )。

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求异思维10.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D)。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 )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12.什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D.常规思维13.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

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4.将一个句子的结构分解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这种思维过程是(C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15.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6.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7.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8.“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 说明_____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 A )A.心向(或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性C.无关信息的干扰D. 问题表征的方式1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B.多C.小D.增加20.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B )。

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21.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A )A.假设检验过程B.自然形成过程C.分析综合过程D. 样例组织过程22.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 A )A.人们倾向于证实B.人们倾向于证伪C.人们倾向于推理D. 人们倾向于选择23.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 D )A.符号类B.字词类C.操作类D.表象类24、梦属于( 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5.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 都是C,因此,所有的A 都是C。

这种思维形式是(B )A.概念B.推理C.判断D.问题解决二、多项选择题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B )。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想象性E.目标性2.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ACE)A.独创性B.活动性C.敏感性D.定义性E.洞察性3.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是( BCDE )。

A.机遇因素B.智力因素C.人格因素D.环境因素E.动机因素4.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BCD)。

)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E. 易怒5.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 常规性B. 独创性C. 再定义性D. 灵活性E.现实性6.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CE )。

A.认知性操作B.操作复杂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E. 操作系列性7.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BDE)。

A.明确概念B.日常概念C.科学概念D.模糊概念E. 前科学概念8.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 BE )A.走楼梯B.研究登山路线C.回忆办公室门号D.慢跑E.走象棋9.想像的基本特征有( AE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10.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三、名词解释1.思维: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3.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4.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5.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

6.想像: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8.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四、简答题1.思维的过程是什么?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实现的,这些思维操作主要有:(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 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2) 人格因素:高创造力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等(3) 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4) 动机因素:当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才表现得归具创造性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等,其中心理因素有:(1)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2)心向:也称心理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表征的方式(2)对无关信息的注意(3)功能固着性(4)心向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再举例说明)五、论述题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答题要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1)建立目标与意向。

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

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

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

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

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12)运用例子。

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2.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答题要点: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启发式方法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有:(1)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其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答题要点: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有:(1)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