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s=txt>今年的语文试卷,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题(20分),包括诗词默写、字词注音、修改病句和综合运用四个小题;第二部分为阅读与理解(50分),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涉及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三种体裁;第三部分为作文(50分)。
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计22个小题。
从分值分配上看,与去年相比,基础部分少了2分,阅读部分多了2分,作文不变。
●红字为原题●蓝字为答案第一部分(1—4题,20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1)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2)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根据注音写成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4分)(1)今天的天气预报______(boso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______(huandu)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帮助。
答案:(1)播送(2)欢度(3)muyang (4)jiyu3.下面文段中,第??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 ?语文学习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
?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⑴第?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第?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把“搭建”改成“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意思对即得分)⑵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意思对即得分)4.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
(4分)(票面内容请参阅后面原题)链接材料如下: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邮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为“合家欢乐”。
答案:示例一:喜欢左边这枚。
票面中,一只猴子一手攀住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绕在枝条上。
画面活泼可爱。
寓意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示例二:喜欢右边这枚。
票面中,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画面温馨祥和。
寓意为“合家欢乐”,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请解释这首诗中划线的句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强调“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答案:5.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6.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1题。
(15分)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邵民瞻:人名。
东坡:苏轼的号。
五百缗:五百贯钱。
倾囊:尽出其所有。
偿:偿还。
卜:选择。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得日:过了几天。
徙倚:走过去斜靠着。
何其:多么。
老妪:老妇。
自若:依然如故。
不肖:不成材。
诸:相当于“之于”。
诀别:分别。
宁:难道。
徐:慢慢地。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券:契据。
翌日:次日。
索:求取。
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__________(2)坡亦为之怆然怆然:________(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_(4) 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写的故事。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想到《记承天诗夜游》一文中的那个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7.(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8.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9.(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2)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篇二:(最新word版)201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5题 2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1),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3)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 ,。
”(3)机动车限号出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sa)的状况。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实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5、中国邮政于2015年1月10日发行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
仔细观察这枚邮票,完成下面的任务。
(共6分)(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4分)(2)请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做简要赏析。
(2分)第二部分(6—21题 48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
(15分)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
鉞数③困,匍匐道中。
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
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
鉞往涕泣奉迎⑧。
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奉母终身怡然。
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①归鉞:人名。
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
⑤窃:偷偷地。
⑥致:送达。
⑦饥:饥荒,年成不好。
⑧奉迎:迎接。
奉,敬辞。
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
“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①父大怒逐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 ①母与其子居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