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讲义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讲义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第二讲知识产权的性质分析第三讲知识产权的特征说明第四讲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对知识产权予以宏观把握,理解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强化自身知识产权的专业技能。

学习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认真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练习。

第一讲知识产权概念和分类讲授重点:TRIPS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和商业标记权讲授难点:商业标记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选择: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A 企业专利研发;B企业商标转让;C企业商业秘密管理;D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答案:A B C(一)“知识产权”术语简介1.术语由来据学者考证,广泛使用“知识产权”术语是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2.术语翻译知识产权与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二)“知识产权”概念的界定1.概念说明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等享有的排他、支配的权利。

2.概念理解(1)知识产权的主体是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知识产权主体资格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

(2)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即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等知识、标记和信息。

物权客体,为物;债权客体,为行为。

(3)知识产权具有对世权和支配权的属性。

对世权,义务主体为除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支配权,权利人以自己之单方行为即可行使权利。

(4)知识产权在权利的创设上采法定主义,即知识产权非依法律规定或确认,不得自由创设其种类和内容。

(三)知识产权的范围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根据《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规定,知识产权包括:(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人类的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来自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的智力创造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为TRIPS协定)根据TRIPS协定第1.2条:就本协定而言,“知识产权”一词指作为第二部分第1节至第7节主题的所有类别的知识产权。

(1)版权与相关权利(各成员应遵守《伯尔尼公约》(1971)第1条至第21条及其附录的规定);(2)商标(任何标记或标记的组合,只要能够将一企业的货物和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货物或服务,即能够构成商标。

此类标记,特别是单词,包括人名、字母、数字、图案的成分和颜色的组合以及任何此类标记的组合,均应符合注册为商标的条件);(3)地理标志(“地理标识”指识别一货物来源于一成员领土或该领土内一地区或地方的标识,该货物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4)工业设计(各成员应对新的或原创性的独立创造的工业设计提供保护。

各成员可规定,如工业设计不能显著区别于已知的设计或己知设计特征的组合,则不属新的或原创性设计。

各成员可规定该保护不应延伸至主要出于技术或功能上的考虑而进行的设计);(5)专利(专利可授予所有技术领域的任何发明,无论是产品还是方法,只要它们具有新颖性、包含发明性步骤,并可供工业应用);(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对未披露信息的保护(在保证针对《巴黎公约》(1967)第10条之二规定的不公平竞争而采取有效保护的过程中,各成员应依照第2款对未披露信息和依照第3款提交政府或政府机构的数据进行保护。

第2款:(a)属秘密,即作为一个整体或就其各部分的精确排列和组合而言,该信息尚不为通常处理所涉信息范围内的人所普遍知道,或不易被他们获得;(b)因属秘密而具有商业价值;并且(c)由该信息的合法控制人,在此种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步骤以保持其秘密性质。

第3款:各成员如要求,作为批准销售使用新型化学个体制造的药品或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的条件,需提交通过巨大努力取得的、未披露的试验数据或其他数据,则应保护该数据,以防止不正当的商业使用);(8)对协议许可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一)文学产权与工业产权1.分类依据对知识产品的消费方式进行划分:用于精神消费的知识产品所对应的权利是文学产权,典型代表为著作权;用于物质消费的知识产品所对应的权利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2.工业版权工业版权的特点:受保护对象必须具有新颖性(专利法要求)和独创性(著作权法要求);实施工业产权法中的注册保护制和较短保护期;专有权人主要享有著作权法中的复制权和发行权,但没有著作权主体的广泛权利。

典型代表为集成电路布图权。

(二)创造性智力成果权与商业标记权1.分类依据知识产权的价值渊源进行划分:权利的价值直接来源于智力成果本身的利用,是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和专利权;权利的价值主要直接来源于权利主体的商业信誉(即后续活动所产生的价值的),是商业标记权,包括商标权。

2.商业标记权对注册商标有效期的影响(1)注册商标有效期的说明;(2)注册商标的续展次数无限制;(3)如果对注册商标予以有限期的保护,其不良影响的说明:强制企业定期更换识别标志,不当增加了竞争成本。

第二讲知识产权的性质分析讲授重点: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属性讲授难点:意思自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适用一、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一)国内外的认识1.TRIPS协定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private rights.知识产权属私权。

2.我国学术界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根据权利客体不同,可以分为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二)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意义1.任意性规范TRIPS协定宣告知识产权属私权,一方面揭示了知识产权权利性质的争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任意性规范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实际存在。

2.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内中的适用。

(三)规范的实证分析1.《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专利权的保护。

任意性规范的适用:专利申请权的转让、专利申请权共有、专利转让和许可使用、委托专利、合作专利和职务专利等领域。

2.《商标法》商标注册的申请、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许可适用、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商标使用的管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任意性规范的适用:注册商标的转让和使用许可等领域。

3.《著作权法》著作权(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著作权归属、权利的保护期、权利的限制)、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

任意性规范的适用:著作权及邻接权的转让和许可使用等领域。

(四)小结1.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使用等领域为主。

2.质疑意思自治原则是否可以延伸适用到知识产权创造领域。

例如:第三人成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

3.提前的结论知识产权的特征决定了知识产权产生、知识产权内容和知识产权限制的法定性。

(五)举例说明:意思自治原则与职务发明创造1.法律规范1984年《专利法》第6条与1992年《专利法》第6条:2000年《专利法》第6条与2008年《专利法》第6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2.分析说明(1)第3款的“利用”如何界定以及对第1款性质的影响?如果将主要利用涵盖其中,则第1款即为部分性质的任意性规范;如果不将主要利用涵盖其中,则第1款即为强行性规范属性。

(2)在第3款中,没有“约定”之时,技术成果权利主体的确认?理论上可有三种选择,即为单位单独所有或发明人单独所有或单位与发明人共有。

(3)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职务发明创造权益?①企业章程中对法定代表人的权利限制条款;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中就“主要利用”的说明;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的补偿机制设立。

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中的“擅自利用企业资源研发”的相关条款。

二、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属性(一)知识产权性质的双重论1.知识产权性质的双重论知识产权既为财产权又为人身权;2.知识产权性质的单一论知识产权属于财产权,但是,著作权兼具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性质。

专利权就是单一的财产权,虽然发明人享有人身权,但是由于发明人与专利权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主体,所以发明人的权利性质不能影响到专利权人的权利性质。

(二)知识产权财产权属性的意义1.知识产权主体可以通过利用知识产权客体直接获取财产收益2.知识产权主体的意思自由在财产权范围内有效3.知识产权主体因财产权获益时的权利义务平衡(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2)其他义务的承担。

例如,《商标法》第40条第1款: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①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是否会因产品质量缺陷致人损害承担责任?②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如何承担上述责任?③企业如何在注册商标使用许可中保护自己的利益?(3)物权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在知识产权取得方式中的适用物权的原始取得又称物权的固有取得,是指民事主体非依据他人的权利及意思表示而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取得物权。

物权的继受取得又称为物权的传来取得,是指基于一定法律事实,依赖于他人意思表示而取得物权。

(三)知识产权财产权属性的表现1.知识产权的转让(1)知识产权转让的效力说明(2)著作权:转让著作财产权,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3)注册商标: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

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

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4)专利:转让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转让费分期付款型专利转让合同的分析。

涉及条款:2010年《细则》第14条第2款:专利权人与他人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

2.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1)知识产权使用许可的效力说明(2)著作权:著作权许可使用,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相关主题